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谓陈三远?髯张下笔亲。
夫何此意合,恐有宿生因。
我岂慵开眼,年来寡见人。
更烦雕好句,割取楚江春。
白话文翻译
谁说陈三远(陈子昂)写得远呢?他那络腮胡子下的笔触是那么亲切。
这种心意又何以如此合拍,恐怕是前生的因缘吧。
我岂会懒得睁眼,近年却很少见到人。
更让我烦恼的是雕琢好句,想从楚江的春天中提取灵感。
注释
- 陈三远:指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号三远,因其诗作意境深远而得名。
- 髯张:指有络腮胡的人。
- 此意合:指心意相合。
- 宿生因:指前生的因缘。
- 慵开眼:懒得睁眼。
- 雕好句:指精雕细琢的好诗句。
- 楚江春:指楚江的春天,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陈三远”即陈子昂,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现实的关注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提到的“宿生因”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层次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庵南居士。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色、乡村生活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陈子昂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之情,并流露出对自己创作灵感匮乏的无奈。
诗歌鉴赏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文学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敬仰,尤其是对陈子昂的赞美。首句“谁谓陈三远?”以疑问句的形式开篇,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以“髯张下笔亲”形象地描绘了陈子昂的形象,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带有一种亲切感,拉近了时间的距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诗人自省地提到自己“年来寡见人”,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渴望交流的心情。最后一句“更烦雕好句,割取楚江春”则表达了对创作灵感的渴求,楚江的春天象征着生机与美好,诗人希望能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动人的诗句。这一层次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友谊、对文学的思考与追求,展现出杨万里独特的诗人视角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谓陈三远?
质疑他人对陈子昂的评价,提出不同的看法。 -
髯张下笔亲。
指出陈子昂的亲切与真诚,暗示诗人对其作品的喜爱。 -
夫何此意合,恐有宿生因。
表达与友人心意相合,认为这可能是前生的因缘。 -
我岂慵开眼,年来寡见人。
自我反省,表达对社交生活的缺乏和孤独感。 -
更烦雕好句,割取楚江春。
透露对创作困难的无奈,希望从美丽的自然中获得灵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楚江春比作创作的源泉。
- 对仗:整首诗有着较好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 疑问句:开篇使用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对孤独状态的反思。通过对友谊和文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三远:象征古代文人。
- 楚江春:象征自然美与创作灵感。
- 髯张:代表古代的诗人形象。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陈三远”? A. 李白
B. 陈子昂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楚江春”象征什么? A. 孤独
B. 自然之美和创作灵感
C. 友谊
D. 历史 -
诗人表达了对创作的什么情绪? A. 兴奋
B. 无奈与渴望
C. 绝望
D. 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与李白的《静夜思》在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涉及对孤独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更多地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共鸣。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