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县史令千之》
时间: 2025-01-04 07:0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郑县史令千之
司马光
怜君比比得佳县,
胜概闲情双有余。
为看西溪日沉后,
如可南浦月生安。
长春宫柳远扶疏,
新树应多旧已枯。
蠹柱苔墙遍寻历,
古亭犹有杜诗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你所治理的美好县城的怜惜之情。你的地方风景优美,闲适的情怀更是令人向往。为了欣赏西溪日落后的景色,若是能在南浦看到新月升起,那就太好了。长春宫的柳树遥远而繁茂,新树应该多于已枯的旧树。尽管虫蚀的柱子和苔藓覆盖的墙面到处可见,但古亭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杜甫的诗意。
注释:
- 佳县:美好的县城,指郑县。
- 胜概:美好的景象和情趣。
- 西溪:地名,指风景优美的水边。
- 日沉:日落。
- 南浦:南边的渡口或岸边。
- 长春宫:古代宫殿名,象征繁荣。
- 扶疏:形容树木繁茂。
- 蠹柱:被虫蛀的柱子。
- 苔墙:长满苔藓的墙面。
- 杜诗无:指古亭中没有杜甫的诗作,暗示对文化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具有深厚的历史学素养和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他对郑县的怀念,体现了他对美好自然和文化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与对往事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司马光对郑县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开头两句即以“怜君比比得佳县”引入,引发读者对县城美好风景的联想。诗人通过描绘西溪日落后的宁静和南浦月升的美好,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接着,诗人描绘了长春宫旁的柳树,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新树的生长与旧树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古亭的追忆,寄托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文化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怜君比比得佳县:表达了对县令的关心和对他治理县城的赞美。
- 胜概闲情双有余:赞美县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趣都非常丰富。
- 为看西溪日沉后:想要在日落后的西溪欣赏美景。
- 如可南浦月生安:期待在南浦看到升起的明月,渴望宁静的美好。
- 长春宫柳远扶疏:描绘长春宫旁的柳树,生机盎然,给人以希望。
- 新树应多旧已枯:暗示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
- 蠹柱苔墙遍寻历:描写古亭的衰败,表现历史的积淀。
- 古亭犹有杜诗无:感叹古亭仍在,但杜甫的诗作已经消逝,表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的平衡和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惜,体现了生命的轮回和历史的积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溪:象征宁静与美好。
- 南浦:代表希望与向往。
- 长春宫柳:生机与繁荣的象征。
- 古亭: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县”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郑县
- B. 长春
- C. 西溪
-
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态度是?
- A. 绝望
- B. 热爱
- C. 忽视
-
诗中提到的“杜诗无”意指?
- A. 杜甫的诗作已不复存在
- B. 杜甫的诗作非常多
- C. 杜甫的诗作不重要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宁静,表达对美景的热爱,但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
- 李白《夜泊牛津》:更加强调孤独与思乡之情,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相关研究书籍
- 唐诗宋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