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宦行直道,栖栖良可悲。
谁能拂衣去,不待挂冠期。
经史乃吾友,云山为己知。
世间青紫贵,尽付两佳儿。
白话文翻译:
我身为孤独的官员,行走在正直的道路上,生活得如此孤寂,实在让人感到悲哀。
谁能像我一样,毫无顾虑地离去,不必等待卸任的时机呢?
经典的经书是我最好的朋友,云山的景致是我最知心的知己。
世间的权贵荣华,终究都已交给了我的两个优秀儿子。
注释:
- 孤宦:孤独的官员,指身处官场中而感到孤独的人。
- 栖栖:栖息,指生活状态,含有悲凉之意。
- 拂衣去:指毫无顾虑地离去,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洒脱。
- 挂冠:卸任,辞官,暗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 经史:指经典的书籍,如《经》和《史》。
- 云山:山水风景,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知己的陪伴。
- 青紫:青色与紫色,古代用于指代官阶的高低,暗示权力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权势的冷静观察,风格朴实而深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身处官场时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的关心。诗中展现了他在正直与孤独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经典文学的依赖。
诗歌鉴赏:
《寄题宇文中允所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官场和友情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孤宦行直道,栖栖良可悲”,以孤独的官员自喻,表达了身处官场的无奈和悲凉,展现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以“谁能拂衣去,不待挂冠期”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于辞官归隐的向往,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后半部分的“经史乃吾友,云山为己知”,诗人以书卷和自然为伴,表现出他对于知识和自然的珍视,突显出他内心的宁静和智慧。最后一句“世间青紫贵,尽付两佳儿”则是对家庭的关爱,诗人将世间的荣耀和财富寄托在儿子身上,寄希望于他们的未来,反映出一种家国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复杂的人生观,既有对权势的冷静观察,也有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宦行直道:孤独的官员走在正直的道路上,开篇即点出身份与处境,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栖栖良可悲:生活的无奈和孤寂让人感到悲哀,情感进一步加深。
- 谁能拂衣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
- 不待挂冠期:暗示辞官的时机,显示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失望。
- 经史乃吾友:学习经典是诗人的精神寄托,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 云山为己知:自然的景致是诗人的知己,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世间青紫贵:权贵与地位的象征,反映出对世俗财富的无奈。
- 尽付两佳儿:将希望寄托于后代,表现出对家庭的关心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经史比作朋友,云山比作知己,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谁能”、“乃”等,增强了语气的坚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由的思考,对知识与自然的珍视,以及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追求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宦:象征着孤独与官场的无奈。
- 经史:代表知识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
- 云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慰藉。
- 青紫贵:象征社会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反映出对世俗的冷静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宦”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商人
B. 孤独的官员
C. 孤独的诗人
D. 孤独的士兵 -
诗人希望谁能够“拂衣去”?
A. 自己
B. 朋友
C. 儿子
D. 权贵 -
“经史乃吾友”中的“友”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知识
C. 书籍
D. 自然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展现人生的悲凉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热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孤独与对家人的思念,但更加直接而沉重。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了友情和离别的情感,与本诗中对知识与自然的重视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司马光集》:详细收录司马光的诗文及其生平事迹。
- 《宋诗选》:包括宋代诗人的多部作品,供深入研究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