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晴川阁》

时间: 2025-01-03 03:23:10

雕栏玉柱入长空,槛外帆樯万里通。

春水远来巴子国,雄风高压楚王宫。

凤凰欲下箫谁引,鹦鹉无言赋独工。

直拟凭虚驰八极,云霄何日羽毛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修晴川阁
作者: 熊伯龙 〔清代〕

雕栏玉柱入长空,
槛外帆樯万里通。
春水远来巴子国,
雄风高压楚王宫。
凤凰欲下箫谁引,
鹦鹉无言赋独工。
直拟凭虚驰八极,
云霄何日羽毛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晴川阁的壮丽景象与作者的豪情壮志。雕刻精美的栏杆和高耸的柱子直入长空,阁外远处的船帆在万里长风中随意航行。春天的水流远自巴子国而来,雄壮的风势高压着楚王宫。凤凰欲下时,没有人来引导它的箫声,鹦鹉默默无言,自成一派风格。诗人直想乘风而起,驰骋于九天之上,不知何时才能羽翼丰满,展翅高飞。

注释

  • 雕栏玉柱:雕刻精美的栏杆和高耸的柱子,象征豪华与气派。
  • 槛外帆樯:指窗外的帆船,表现远方的辽阔和交通的便利。
  • 春水:春天的水流,清澈而富有生机。
  • 巴子国:古代指巴国,今四川一带,象征远方的美好。
  • 雄风:指强劲的风,给人以力量感。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理想。
  • 鹦鹉:一种鸟,常用在诗中象征聪慧与机灵。
  • 凭虚驰八极:想要在空中飞翔,追寻更高的理想。
  • 羽毛丰:比喻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条件,能够自由翱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伯龙,清代诗人,生于1645年,卒于1715年。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熊伯龙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重修晴川阁》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理想的追寻有关。晴川阁作为一座著名的景点,不仅是风景名胜,更是诗人理想与抱负的象征。

诗歌鉴赏

《重修晴川阁》不仅是一首描绘景色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作品。整首诗以晴川阁为中心,描绘了阁外的壮丽风景,表现出一种宽广的视野与胸怀。开篇两句“雕栏玉柱入长空,槛外帆樯万里通”展现出阁楼的宏伟与外界的辽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的“春水远来巴子国,雄风高压楚王宫”则通过春水与雄风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壮丽的气象,暗示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个人的情感与理想,特别是在“凤凰欲下箫谁引,鹦鹉无言赋独工”这些句子中,诗人通过鸟类的象征,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寻与渴望,但又感到孤单与无奈。最后两句“直拟凭虚驰八极,云霄何日羽毛丰”则是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充分展现了熊伯龙的诗歌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雕栏玉柱入长空:描绘晴川阁的壮丽,强调其高耸入云的气势。
  2. 槛外帆樯万里通:表明阁外的景象,船帆在远方的海面上随风而行,象征着自由与广阔。
  3. 春水远来巴子国:春水从远方而来,象征着生命力与生机。
  4. 雄风高压楚王宫:强劲的风压着楚王宫,暗示历史的厚重与豪情。
  5. 凤凰欲下箫谁引:表达对理想的渴望,然而却缺少引导。
  6. 鹦鹉无言赋独工:鹦鹉虽聪明却无言,反映出孤独与无奈。
  7. 直拟凭虚驰八极:希望能够超越现实,追求更高的理想。
  8. 云霄何日羽毛丰:期待未来的自由与成功,充满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凰欲下”比喻理想与追求。
  • 拟人:如“鹦鹉无言”,赋予鹦鹉人类的情感,增强表达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晴川阁的壮丽景色与表达个人的理想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栏玉柱:代表着人类的智慧与艺术,象征着美好与豪华。
  • 春水:象征生命与活力,暗示新生与希望。
  • 凤凰: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鹦鹉:象征智慧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雕栏玉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自然风光
    B. 建筑的壮丽
    C. 人的情感

  2. “春水远来巴子国”中的“春水”象征了什么?
    A. 忍耐
    B. 生机与希望
    C. 历史的厚重

  3. 诗中提到的“凤凰”代表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理想与追求
    C. 悔恨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熊伯龙的《重修晴川阁》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熊伯龙更注重对理想的追求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悠远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熊伯龙研究》
  • 《中国古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