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

时间: 2025-01-19 10:10:29

祇为秋风续楚歌,天将宋玉故蹉跎。

承家不在科名早,落第真如噩梦过。

怀有双珠泣白日,囊余一剑渡黄河。

羞称献纳空挥泪,皤鬓萧萧木叶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
作者:熊伯龙

祇为秋风续楚歌,
天将宋玉故蹉跎。
承家不在科名早,
落第真如噩梦过。
怀有双珠泣白日,
囊余一剑渡黄河。
羞称献纳空挥泪,
皤鬓萧萧木叶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宋牧仲的惋惜和鼓励。诗中提到,秋风中仍然在续唱楚国的歌,仿佛在感慨宋玉的悲剧命运。作者认为,家世并不在于早早获得功名,落第的经历就像一场噩梦。尽管怀中有珍珠泪流满面,但仍然只能用一把剑渡过黄河的艰难。羞于称赞自己,眼泪空自流淌,白发苍苍,落叶纷飞,感叹时光的流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祇(只): 仅仅、只是。
  • 续楚歌: 指继续唱楚国的歌曲,楚歌常象征着离别和悲伤。
  • 宋玉: 战国时期的著名辞人,因其才华而遭遇不幸。
  • 承家: 继承家庭的事务或生计。
  • 落第: 科举考试未能及格。
  • 双珠: 指眼泪,寓意珍珠般的泪水。
  • 囊余一剑: 形容胸中有志,但无力实现,剑象征志向。
  • 羞称献纳: 羞于称赞自己,白发苍苍,感叹自己的失落。

典故解析:

  • 楚歌: 出自《史记》,楚国的歌曲常用来表达离别和悲伤。
  • 宋玉: 在《史记》中提到宋玉的才华与困苦,借以表达落第者的苦楚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伯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显示出丰富的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以朋友宋牧仲落第为引,表达对士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成功的重视以及个人命运的波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位落第士人的遭遇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命运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秋风”和“楚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着士人的失落与无奈。使用“天将宋玉故蹉跎”一句,直指历史上才子宋玉的悲剧,反映出对才华与命运不相符的深刻思考。

“承家不在科名早,落第真如噩梦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与家庭责任的思考,强调了家世背景与科举成功的关系,以及落第后带来的失落感。之后的“怀有双珠泣白日”则以泪水比喻痛苦,展现出士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助。

结尾的“羞称献纳空挥泪,皤鬓萧萧木叶多”,不仅总结了诗人的感伤,也通过“皤鬓”和“木叶”形成了时间流逝的意象,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祇为秋风续楚歌: 诗人用秋风和楚歌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喻士人的愁苦。
  • 天将宋玉故蹉跎: 引用历史人物宋玉,感叹才子命运的无常。
  • 承家不在科名早: 反思功名对家庭的影响,强调人生的多元价值。
  • 落第真如噩梦过: 直接表达落第的痛苦,形象地将其比作噩梦。
  • 怀有双珠泣白日: 眼泪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囊余一剑渡黄河: 表达志向的无奈,剑象征理想与抱负。
  • 羞称献纳空挥泪: 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羞愧,泪水无法改变事实。
  • 皤鬓萧萧木叶多: 通过白发和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加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双珠”比喻眼泪,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 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 运用秋风、楚歌、白发等意象,深刻表达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落第士人命运的同情和对科举制度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困难,传达出一种人生苦短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 代表凋零、悲伤的情感。
  • 楚歌: 象征离别与悲伤的文化符号。
  • 双珠: 眼泪,象征痛苦与无奈。
  • 黄河: 象征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歌”主要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与悲伤
    • C. 战争
  2. “承家不在科名早”这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功名与家庭关系不大
    • B. 科举是最重要的
    • C. 家庭背景决定一切
  3. 诗中“羞称献纳空挥泪”的意思是?

    • A. 感到自豪
    • B. 感到羞愧与无奈
    • C. 感到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对朋友的惋惜与祝福。
  • 杜甫《登高》:展现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诗词对比:
《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侧重于落第士人的无奈,后者则表现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沉郁,后者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这首诗,并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