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旗冷落偏欺酒,众树芳菲欲并梅。人意不知南亩望,只惊鸿鴈向川来。
白话文翻译:
风中的旗帜冷冷地飘扬,仿佛在嘲弄喝酒的人;万树春花正欲争艳,唯有梅花独自盛开。人们的心意却不知道南方的田野在期待什么,只惊讶于鸿雁向河流飞来的身影。
注释:
- 风旗:指风中飘扬的旗帜,象征着寒冷的天气。
- 冷落:指天气寒冷,或形容某种情感的冷淡。
- 偏欺酒:意为风冷得让人觉得喝酒也无趣。
- 众树芳菲:指春天万树花开的景象。
- 并梅:意为争相开放,与梅花相并。
- 人意:指人们的心意或期望。
- 南亩:南方的田野,代表丰收的希望。
- 只惊鸿鴈:意为仅仅惊讶于鸿雁飞来的情景,暗示对周围事物的无知或忽视。
典故解析:
- 鸿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作传递信息的象征,鸿雁南飞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和对故乡的思念。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在寒冬中独自开放,是一种颇具文化内涵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石,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雪后的初春,作者通过对风雪和春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万物复苏与寒冷雪后之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风旗冷落偏欺酒”一句,冷风中的旗帜不仅映衬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接下来“众树芳菲欲并梅”则是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众多树木竞相开放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诗人在这里却提到人们的心意对南方田野的期待不知,如果说是对丰收的渴望,那么这份渴望又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最后一句“只惊鸿鴈向川来”,则是用鸿雁的飞来,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思考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轮回,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旗冷落偏欺酒:在描写寒冷的环境中,酒的温暖显得微不足道,暗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无奈。
- 众树芳菲欲并梅:春日的气息渐浓,万物复苏,然而梅花的独特却是无法被忽视的。
- 人意不知南亩望:人们的期待与自然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隔阂,象征着对生活的迷茫。
- 只惊鸿鴈向川来:人们只关注眼前的景象,无法领悟更深层次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寒冷与温暖、孤独与生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表现。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感情,使得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通过对比与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旗: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冷酷。
- 梅花:象征着孤傲与坚韧,代表了逆境中绽放的美。
- 鸿雁:象征着思念与归属,承载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旗冷落偏欺酒”中的“欺”字,意思是: A. 欺骗
B. 使感到
C. 责怪
D. 伤害 -
诗中提到“众树芳菲欲并梅”,意指: A. 春天的生机
B. 梅花的孤独
C. 竞争的激烈
D. 诗人的忧愁 -
“只惊鸿鴈向川来”中的“川”指的是: A. 河流
B. 山川
C. 原野
D. 城市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生机与温暖的感受,与梅尧臣的诗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
- 《春夜喜雨》:通过雨的滋润,表达对生机的渴望,与梅尧臣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