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梅尧臣
春滩尚可涉,不惜溅衣裾。
古寺入深树,野泉鸣暗渠。
酒杯参茗具,山蕨间盘蔬。
落日还城郭,人方带月锄。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滩涂上依然可以涉水而过,不在乎溅湿衣裳。
古老的寺庙藏在深深的树林中,野泉在幽暗的渠流中鸣响。
酒杯和茶具已经准备好,山中的蕨菜也被盘在一起。
落日映照着城郭,人们正带着月光耕作。
注释:
- 春滩:春天的滩涂,表示春季的水边。
- 溅衣裾:溅湿衣服的下摆,形容涉水时的情景。
- 古寺:古老的寺庙,表示宁静和历史感。
- 鸣暗渠:泉水在幽暗的水渠中流淌并发出声音。
- 参茗:茶和酒,形容饮品的丰富。
- 盘蔬:将菜蔬盘在一起,表示食物的准备。
- 落日:夕阳,暗示时光的流逝。
- 带月锄:在月光下耕作,暗示夜晚的农事活动。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古寺入深树”可以理解为对古老文化的珍视与向往,同时“野泉鸣暗渠”则可以视作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象征,反映了诗人渴望归隐自然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梦得,号青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古诗,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游玩广教寺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在政治动荡时期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览广教寺的过程,展现出春日的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恬淡。开头两句通过“春滩尚可涉,不惜溅衣裾”勾勒出一幅春水轻盈的画面,诗人在嬉游中毫不在意衣裳的溅湿,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然的态度。接下来的“古寺入深树,野泉鸣暗渠”则引导读者进入幽静的古寺,树木深厚,泉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后面的“酒杯参茗具,山蕨间盘蔬”则是在描写游玩后的宴饮场景,蕨菜与茶酒的搭配,显示出诗人生活的简单与自然,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两句“落日还城郭,人方带月锄”则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城郭,人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得尤为和谐,仿佛在暗示生活的循环与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不仅有着生动的自然描写,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梅尧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滩尚可涉:春天的滩涂还可以涉水,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春日气氛。
- 不惜溅衣裾:不在乎衣服被水溅湿,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古寺入深树:古老的寺庙隐藏在深深的树木之中,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野泉鸣暗渠:野外的泉水在黑暗的水渠中流淌,声音悦耳动听,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酒杯参茗具:准备了酒杯和茶具,象征着接下来的欢聚时光。
- 山蕨间盘蔬:蕨菜与蔬菜相间,暗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 落日还城郭:落日的余晖照射着城市的城墙,时间在此流逝。
- 人方带月锄:人们在月光下耕作,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农村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如“酒杯参茗具,山蕨间盘蔬”,对称的结构使诗歌更有韵律感。
- 意象:运用春滩、古寺、野泉等意象,巧妙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滩: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体现自然的美好。
- 古寺: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野泉:象征着纯净自然的水源,暗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酒杯与茗具:象征着友谊与欢聚,表达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 落日与月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滩尚可涉”中的“春滩”指的是(A)冬天的滩涂(B)春天的滩涂(C)秋天的滩涂。
- 诗中提到的“古寺”是指(A)现代的寺庙(B)古老的寺庙(C)不存在的寺庙。
- “人方带月锄”中“带月”意指(A)白天(B)晚上(C)黎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描绘田园生活的恬淡。
- 《夜泊牛渚怀古》:展现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偏向于静谧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