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
黄庭坚
槐催举子作花黄,
来食邯郸道上粱。
便欲扫床悬麈尾,
正愁喘月似灯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与愁苦。槐树催促着孩子们去采摘花朵,正如我想念你。你快来吧,沿着邯郸路吃些小米。现在我想要清扫床铺,悬挂起你的马尾,但我又愁苦得像月光一样,无法安宁。
注释:
- 槐:指槐树,常用作夏季的象征。
- 举子:古代指读书的人,尤其是科举考试的考生。
- 邯郸:地名,古代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常用于诗词中。
- 粱:指小米、谷物,象征丰收之意。
- 扫床:指清理床铺,表示对来访客人的重视。
- 麈尾:指马尾,古时常用作装饰或工具。
- 喘月:形容如月光般的愁苦,暗喻心中烦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诗思著称,尤其在山水诗和咏物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与友人徐文将相交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与内心的忧愁,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友情和相互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期待。首句“槐催举子作花黄”,以槐树的花与举子相结合,既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也隐喻着对年轻人前途的期望。接着“来食邯郸道上粱”,则是对友人来访的热切盼望和生活的简单乐趣,突显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
在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却又因思念而感到烦忧。尤其是“正愁喘月似灯光”一句,生动地将愁苦的心情比作月光的微弱,展现了诗人在期待与忧虑之间的矛盾心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文学风格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槐催举子作花黄:槐树开花,孩子们也在忙着采摘,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来食邯郸道上粱:期待友人来访,共赏丰收之乐。
- 便欲扫床悬麈尾:想要打理床铺,准备迎接友人。
- 正愁喘月似灯光:心中烦闷,愁苦如同微弱的月光,难以自已。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喘月似灯光”形象地描绘内心的愁苦。
- 对仗:诗句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心中的忧愁,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深厚。
意象分析:
- 槐: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 举子:象征知识与理想的追求。
- 邯郸:代表着友谊的道路与归属感。
- 麈尾:象征着对友人的尊重与重视。
- 月光:象征着忧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庭坚的字是什么? a) 诗人 b) 鲁直 c) 书法家 d) 山谷
-
诗中“槐催举子”中的“槐”指的是? a) 树 b) 诗 c) 花 d) 友人
-
“正愁喘月似灯光”中“喘月”意指什么? a) 明亮 b) 烦恼 c) 快乐 d) 期待
答案:
- b) 鲁直
- a) 树
- b) 烦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与李白《月下独酌》的对比,前者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细腻情感,而后者则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