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调水符》
时间: 2025-01-08 21:34:32意思解释
和子瞻调水符
原文展示
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
白话文翻译
人们常常因为欲望太多而防备太多,欲望少了,自然防备也简单。你看那些山中人,活到老死,谁又在空言抱怨呢?口渴了喝我井里的泉水,饥饿了吃锅里的饭。何必白白浪费时间,去取水挑担呢?那种符咒未免有些欺骗,反复考虑反而让人心烦。把这无忧的符授予你,阶下的泉水就可以畅饮。
注释
- 多防出多欲:防备多是因为欲望多。
- 欲少防自简:欲望少了,防备自然会简单。
- 君看山中人:观察那些住在山里的人。
- 老死竟谁谩:到老死也没人会空口抱怨。
- 渴饮吾井泉:口渴时喝我家的井水。
- 饥食甑中饭:饥饿时吃锅里的饭。
- 何用费卒徒:何必浪费力气去挑水。
- 置符未免欺:放置符咒未免有欺骗之嫌。
- 反覆虑多变:反复思虑只会让人烦躁。
- 授君无忧符:把无忧的符授予你。
- 阶下泉可咽:阶下的泉水可以畅饮。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山中人”代表了隐居生活的人,他们不受世俗纷扰。诗中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多欲望和防备的批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以其诗词、散文和书法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之际,反映了对人们贪欲与防备心理的批判,表达了一种追求简单、自在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和子瞻调水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中的“多防出多欲”一语,揭示了人们因欲望而生的种种顾虑和防备,提示我们追求欲望的同时,往往会陷入自我设限的困境。诗人以“君看山中人”作为转折,强调那些选择隐居的人,尽管生活简朴,却能安然度日,何必让欲望束缚自己的心灵?
接着,诗人通过“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的描绘,展现了简单生活的美好,井水与锅饭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满足。诗人在此处引导读者回归生活的本真,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充实。
最后,诗人以“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总结,表达了他对迷信与过度思虑的批判。用“阶下泉可咽”作为结尾,既是对自然的依赖,也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希望人们能放下无谓的欲望与防备,自在生活的愿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多防出多欲”——欲望多,防备自然复杂。
- “欲少防自简”——欲望减少,防备自然简单。
- “君看山中人”——观察隐居的人生。
- “老死竟谁谩”——生活简单,谁会抱怨?
- “渴饮吾井泉”——口渴时,饮我井水。
- “饥食甑中饭”——饥饿时,吃锅里的饭。
- “何用费卒徒”——何必浪费时间挑水?
- “置符未免欺”——符咒未必真实可靠。
- “反覆虑多变”——过度思虑只会烦恼。
- “授君无忧符”——把无忧的符授与你。
- “阶下泉可咽”——阶下的泉水可畅饮。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欲望与简单生活形成对比。
- 比喻:用“井泉”和“甑中饭”比喻生活的基本需求。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论点,使人深思。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简单、自在的生活方式,批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欲望与防备心理,呼吁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本真。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与自然,表现出生活的简单与满足。
- 山中人:象征隐逸者,代表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 符咒:象征迷信与过度思虑,表现对虚无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多防出多欲”,其意是? A. 防备多是因为欲望多
B. 欲望多是因为防备多
C. 防备与欲望无关 -
诗中提到的“阶下泉”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复杂
B. 生活的简单与满足
C. 生活的不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by 陶渊明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
-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饮酒》和苏辙的《和子瞻调水符》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境界,而苏辙则关注于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社会现象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古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