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后
——苏辙
一经寒热攻骸骨,
正似兵戈过室庐。
柱木支撑终未稳,
筋皮收拾久犹疏。
芭蕉张王要须朽,
云气浮游毕竟虚。
赖有衣中珠尚在,
病中点检亦如如。
白话文翻译:
一旦遭受寒热的侵袭,
就像战斗的兵戈侵袭了房屋。
支撑的柱木终究不够稳固,
筋骨和皮肤修复后仍然松弛。
芭蕉树的叶子要枯萎,
浮动的云气终究是虚无。
幸好衣服中还有珍珠存在,
在生病之中检查也仍然如常。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热:指身体的寒症与热症,常用来形容病痛。
- 骸骨:指身体的骨骼。
- 柱木:房屋的支柱,这里用以比喻身体的支撑。
- 筋皮:指身体的肌肉和皮肤。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衰老或枯萎。
- 云气:浮动的云,象征虚幻的事物。
- 珠:比喻珍贵的东西,这里暗指健康或其他重要的东西。
典故解析:
- 兵戈:象征战乱和痛苦,常用来比喻疾病对身体的侵袭。
- 芭蕉: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衰老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及政治家,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擅长诗词、散文,崇尚理学,作品风格质朴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生病之后,表达了他对身体虚弱的感受和对健康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病痛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病中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及对健康的珍惜。
诗歌鉴赏:
《病后》是一首通过病痛来折射生命脆弱与珍贵的诗作,苏辙以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在生病时的思索与感受。开头两句“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戈过室庐”,将生病的痛苦比作战斗的侵袭,生动地表现了疾病对身体的摧残。接下来的“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展现了身体的虚弱与脆弱,令人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痛苦。
随后,诗中“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最后两句“赖有衣中珠尚在,病中点检亦如如”,则表达了在病痛中,尽管身体虚弱,心中仍有对生命的珍视与期盼。整首诗以病为线索,透过对身体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对生命的反思与对健康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经寒热攻骸骨:病痛的来临使身体遭受侵袭,强调身体的脆弱。
- 正似兵戈过室庐:形象地比喻疾病如同战争,给生活带来破坏和痛苦。
- 柱木支撑终未稳:即使有支撑的结构,依然显得不够坚固,暗示身体的虚弱。
- 筋皮收拾久犹疏: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身体依然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
- 芭蕉张王要须朽:芭蕉树的枯萎象征生命的衰退和无常。
- 云气浮游毕竟虚:浮云象征虚幻不实,暗示人对健康的追求往往是短暂的。
- 赖有衣中珠尚在:即便生病,仍有珍贵的东西存在,象征内心的坚持与希望。
- 病中点检亦如如:在病痛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病比作战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芭蕉、云气等意象通过具体的事物传达抽象的生命哲学。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悟,及在病痛中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惜。作者透过病痛的描绘,启示读者珍视健康、珍惜生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热:象征身体的病痛与不安。
- 兵戈:象征外界的侵扰和内心的挣扎。
- 柱木:象征身体的支撑与脆弱。
- 芭蕉: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无奈。
- 云气:象征虚幻与无常。
- 珠:象征珍贵的东西,隐喻健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病后》的作者是谁?
- A) 苏洵
- B) 苏轼
- C) 苏辙
- D) 李白
-
诗中“柱木支撑终未稳”表达了什么?
- A) 身体强壮
- B) 身体虚弱
- C) 自然界的变化
- D) 战争的影响
-
“云气浮游毕竟虚”中的“云气”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坚韧
- B) 健康的保证
- C) 虚幻与无常
- D) 友情的支持
答案:
- C) 苏辙
- B) 身体虚弱
- C) 虚幻与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病中吟》——陆游
- 《秋怀》——杜甫
诗词对比:
- 《病中吟》:陆游在病中表露对生命的感悟,与苏辙的《病后》有相似的主题,都是对身体虚弱的深刻反思。
- 《秋怀》:杜甫通过对秋天的描写反映人生的无常,和苏辙的哲理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