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作者:蔡戡 〔宋代〕
旁有十亩园,荒秽久不理。
荷锄剃榛芜,连筒灌桃李。
因高筑小坡,就下凿深泪。
杖屦日往来,居閒赖有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新居附近的园地情况。旁边有十亩的土地,因为长时间未加管理而变得荒芜。我拿起锄头,铲除杂草,顺便浇灌桃李树。为了培植更好的环境,我在高处修筑小坡,努力挖掘出深厚的土壤。每天我都拄着拐杖来这里,悠闲地享受着这片静谧的生活,感谢这所房屋带来的安宁。
注释
- 十亩园:指十亩的土地,通常用来种植蔬菜或果树。
- 荷锄:拿起锄头,指开始劳作。
- 剃榛芜:剃去杂草,清理荒地。
- 连筒:用水管或水桶灌溉。
- 深泪:可能指深厚的土壤,寓意对土地的耕耘。
- 杖屦:拄着拐杖,形容年长或有些疲惫。
- 居閒:居住的安闲,享受生活的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韩昌黎”是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因其诗歌中常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蔡戡以其名作为引子,表明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新居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家庭、自然与生活的点滴,展现出一种朴实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辛勤耕耘三十年后,终于拥有一所新居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蔡戡对新居生活的热爱与对土地的珍视。开头的“旁有十亩园”直接引入主题,强调了他新居的环境。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他日常的劳作状态,且用“荷锄剃榛芜”表现出他对荒地的治理,体现了他勤劳与执着的性格。通过对桃李的灌溉,表现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期待,象征着希望的成长。
最后两句,诗人以“杖屦日往来,居閒赖有此”结束,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安静而满足的生活态度,显示出他在繁忙的劳作中找到了一种安宁。这种安宁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愉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旁有十亩园”:开篇引入,设定了环境背景。
- “荒秽久不理”:描绘了土地的荒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荷锄剃榛芜”:表现出诗人开始行动,积极治理荒地。
- “连筒灌桃李”:隐喻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期待丰收。
- “因高筑小坡”:象征着为更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 “就下凿深泪”:形象化地表现出对土地的付出与期盼。
- “杖屦日往来”:表现出诗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带有些许无奈。
- “居閒赖有此”:总结全诗,表达对新居的珍惜与安宁。
-
修辞手法:该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出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诗中通过“桃李”象征未来的希望,通过“杖屦”表现生活的沉重与坚持。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围绕着勤劳与安宁的生活,强调了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满足与快乐。
意象分析
- 园: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是辛勤付出的结果。
- 锄:代表着劳作与努力,体现出作者的勤奋精神。
- 桃李:象征着未来的美好与收获,寓意着生活的希望。
- 坡:象征着付出与努力向上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亩园”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休闲
- B. 种植
- C. 养殖
答案:B
-
“杖屦日往来”中的“杖”指的是什么?
- A. 拐杖
- B. 锄头
- C. 行李
答案:A
-
该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满足
- C. 急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李白《静夜思》:体现了对家园的思念,与蔡戡的安居乐业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比较蔡戡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蔡戡更强调了个人的勤劳与努力,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选注》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