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
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旃车岁往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自古以来东南地区的名山,与今天的玉门关毫无区别。远处的乱云和衰草映衬出苍茫的景色,赤县神州(指中国)在这里指指点点。谁还能在这片山水之间实现壮志呢?我在栏杆前凭栏而坐,满脸愁苦。中原的父老们应该感到遗憾,只能目送着旃车(指皇帝的车)年复一年地往返。
注释
- 东南第一山:指盱眙,作者认为这是东南地区最著名的山。
- 玉门关:古代边关,象征着国境。
- 乱云:指天边的乌云,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
- 赤县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指中华大地。
- 击楫:指划桨,常用来比喻奋发有为的志向。
- 旃车:指帝王的车,象征着政治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及人生感悟,风格雄浑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志向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盱眙为背景,结合东南名山的壮丽与历史的变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自古东南第一山”引入,强调了盱眙的地理和历史地位,接着通过“于今无异玉门关”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诗中的“乱云衰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失落。接下来的“击楫何人酬壮志”,表达了对志向无法实现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怀。
最后两句“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旃车岁往还”,则从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国家的思考,诗人感慨家乡父老只能目送权力的更替,而自己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令人感到深切的遗憾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地理位置引入,表现出对名山的赞美。
- 次句以“玉门关”作对比,暗含历史沧桑感。
- “乱云衰草”描绘了自然景色,反映时代的动荡。
- “赤县神州”表明国家的广阔与诗人的渺小。
- “击楫何人”质问他人的志向,暗示自我的无力感。
- “凭栏终日”展现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 最后两句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表现出对中原父老的同情与遗憾。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旃车”比喻权力。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加深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流露出个人志向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 东南第一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壮丽。
- 乱云衰草:象征动荡和衰败。
- 赤县神州:象征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
- 旃车:象征政治权力和历史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南第一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泰山
B) 盱眙
C) 华山
D) 黄山 -
诗中“击楫何人酬壮志”意指什么? A) 划桨的人
B) 实现理想的人
C) 迷失的人
D) 逃避的人
答案:
- B) 盱眙
- B) 实现理想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甫的《登高》和蔡戡的《盱眙》,二者皆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孤独与无奈,而蔡戡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变迁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蔡戡《盱眙》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