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起步寒梢百尺长,骤惊触目尽琳琅。直疑霜月能为幻,作意槛之还有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从寒冷的树梢起步,延伸出百尺之长,突然间令人惊叹,眼前尽是美玉般的景致。我直觉怀疑霜和月亮能制造幻象,特意靠近栏杆,还能闻到香气。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梢:指寒冷季节的树梢。
- 琳琅:原指美玉,这里比喻美丽的景色。
- 霜月:指霜和月亮。
- 作意:特意。
- 槛:栏杆。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诗人观察到梅花盛开,感叹其美丽与坚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观察到冬日梅花盛开时所作,表达了对梅花美丽与坚韧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梅花的景象,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首句“起步寒梢百尺长”,以树梢为起点,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状态,百尺之长显示出梅花的生命力。第二句“骤惊触目尽琳琅”,用“琳琅”比喻梅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美景的惊叹。后两句“直疑霜月能为幻,作意槛之还有香”,则通过怀疑霜月能制造幻象,强调了梅花的真实与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寒梢”和“百尺长”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力。
- 第二句:用“琳琅”比喻梅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的惊叹。
- 第三句:通过“直疑”表达了对梅花美景的怀疑,怀疑霜月能制造幻象。
- 第四句:通过“作意槛之还有香”强调了梅花的真实与香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琳琅”比喻梅花的美丽。
- 拟人:“直疑霜月能为幻”,将霜月拟人化,赋予其制造幻象的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梅花美丽与坚韧的赞美,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梢:寒冷季节的树梢,象征梅花的生长环境。
- 琳琅:美玉,比喻梅花的美丽。
- 霜月:霜和月亮,象征寒冷的冬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琳琅”用来比喻什么? A. 梅花 B. 月亮 C. 霜 D. 树梢
- 诗中“直疑霜月能为幻”表达了什么? A. 对梅花的怀疑 B. 对霜月的怀疑 C. 对梅花的赞美 D. 对霜月的赞美
- 诗中“作意槛之还有香”强调了什么? A. 梅花的美丽 B. 梅花的香气 C. 梅花的坚韧 D. 梅花的幻象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赞美梅花的美丽与坚韧。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赵蕃《梅花绝句五首要明叔仲威同作》:两者都赞美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梅花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