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气亭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4:47:13

谁道剑池今已荒,有时光怪此何祥。

平生自省惭多识,曷日乞灵亲炷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气亭三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谁道剑池今已荒,有时光怪此何祥。 平生自省惭多识,曷日乞灵亲炷香。

白话文翻译: 谁说剑池现在已经荒废,有时这里的光影怪异,这是什么吉祥的征兆呢? 我一生中自我反省,感到惭愧的是知道的太多,何时才能亲自来这里祈求神灵,点燃香火呢?

注释:

  • 剑池:地名,可能与古代的剑有关,具体位置和历史背景需要进一步考证。
  • 光怪:指光影怪异,形容景象奇特。
  • 何祥:什么吉祥的征兆。
  • 自省:自我反省。
  • 惭多识:惭愧于知道的太多。
  • 曷日:何时。
  • 乞灵:祈求神灵的庇佑。
  • 亲炷香:亲自点燃香火,表示虔诚的祈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剑池时,对景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游览剑池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剑池景物的奇特感受,以及对自己知识过多的反思和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剑池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奇观的惊奇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以问句形式提出,增强了诗的悬念和神秘感。第二句通过对“光怪”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剑池奇特景象的赞叹。后两句则是作者的自我反省,表达了对知识过多的惭愧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道剑池今已荒”:以问句开头,引起读者的好奇,剑池是否真的荒废,为下文的光怪景象做铺垫。
  2. “有时光怪此何祥”:描述剑池有时会出现奇特的光影,作者对此感到好奇,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3. “平生自省惭多识”:作者自我反省,感到惭愧的是知道的太多,这可能是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批评。
  4. “曷日乞灵亲炷香”:表达作者希望亲自来这里祈求神灵,点燃香火,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修辞手法:

  • 问句:首句使用问句,增强了诗的悬念和神秘感。
  • 拟人:“光怪”一词赋予光影以生命,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后两句在意义上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反省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剑池奇特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批评,以及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剑池: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代表了神秘和奇特的自然景观。
  • 光怪:形容剑池的光影怪异,象征着神秘和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剑池”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把剑 C. 一个池塘 答案:A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知识的自豪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人生的绝望 答案:B

  3. 诗中的“光怪”是什么意思? A. 光影正常 B. 光影怪异 C. 光影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宝气亭三首 其二》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