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蚤蚊》
时间: 2025-01-17 10:4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蚤蚊
范成大
羽虫么魔塞区寰,
造化胡为弗疾顽。
长养污泥草木处,
纵横大地山河间。
夜声雷动人力屈,
秋喙花开天理还。
但愿江湖无白鸟,
何须金鼎铸神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蚊虫的无处不在,感叹自然的无情与顽固。它们在污泥和植物中滋生,横行于山河之间。夜晚的虫鸣声如雷,令人的力量显得无能为力。秋天的花开似乎在宣示天理的回归。诗人希望江湖上没有白鸟,认为不需要用金鼎铸造神鬼的阴谋。
注释
- 羽虫:泛指有翅膀的小虫子,如蚊子等。
- 么魔:形容小虫横行,无所不在。
- 塞区寰:指占据各个地方,影响广泛。
- 造化:自然界的造物,指自然法则。
- 疾顽:指不轻易改变,顽固的性质。
- 长养:生长滋养。
- 污泥草木处:指生长在泥泞之地的植物。
- 纵横:形容广泛的分布,不受限制。
- 夜声:夜晚虫鸣声。
- 雷动:形容声势浩大。
- 人力屈:人类的力量显得无奈。
- 秋喙:秋天鸟儿的鸣叫。
- 天理:自然的法则。
- 白鸟:象征不幸或灾难的事物。
- 金鼎:古代用来祭神的器具,象征阴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蚊虫,反映对人世间烦扰与痛苦的思考,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次韵蚤蚊》通过对蚊虫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诗中“羽虫么魔塞区寰”,一开始便揭示了小虫子占据各个角落的景象,暗指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造化胡为弗疾顽”,则对自然的无情表示疑惑,似乎在质疑自然为何要如此顽固不化。
接着,诗人转向广阔的自然场景,提到“长养污泥草木处,纵横大地山河间”,这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和自然的广阔。此时,诗人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悲观。
在后面的描绘中,“夜声雷动人力屈”,虫鸣声如雷,突显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而“秋喙花开天理还”则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认同,似乎暗示着即使生活中有诸多烦扰,最终自然的法则会回归。
最后,诗人以“但愿江湖无白鸟,何须金鼎铸神奸”结束全诗,表现出对人世间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范成大不仅展示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虫么魔塞区寰:描绘小虫子在各地肆虐的情景。
- 造化胡为弗疾顽:质疑自然为何如此顽固。
- 长养污泥草木处:描绘蚊虫生长的环境。
- 纵横大地山河间:表现蚊虫的遍布与无处不在。
- 夜声雷动人力屈:虫鸣如雷,突显人类的无奈。
- 秋喙花开天理还:自然规律最终会恢复。
- 但愿江湖无白鸟:希望生活中没有灾难。
- 何须金鼎铸神奸:不需要用阴谋来解决问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鸣比作雷声,增强了表现力。
- 拟人:自然的力量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蚊虫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无奈,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烦扰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虫:象征生命的顽强和无处不在。
- 雷声: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无能为力。
- 秋喙:象征自然法则的回归。
- 白鸟:象征不幸和灾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羽虫”指的是哪类生物?
- A. 大鸟
- B. 小虫
- C. 哺乳动物
- D. 昆虫
-
诗中提到的“金鼎”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阴谋
- C. 财富
- D. 自然
-
“夜声雷动”表明了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人类的胜利
- C. 虫鸣的强烈
- D. 秋天的到来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自然现象,但更侧重于自然的美好与人类的感受。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与《次韵蚤蚊》的自然观察相比,更加个人情感化。
参考资料
- 《范成大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次韵蚤蚊》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