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其三
作者: 苏轼 〔宋代〕
巡城已困尘埃眯,
执扑仍遭虮虱缘。
欲脱布衫携素手,
试开病眼点黄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食日时的感受。在城市中游览却困于尘埃,眼睛因疲劳而感到模糊。即使拿着捕虫器,仍然遭遇到虮虱的困扰。想要脱下布衣,借着洁白的手,来试着打开眼睛,点上黄连以缓解眼疾。
注释
- 巡城: 周围城市转悠。
- 尘埃眯: 因灰尘而眼睛睁不开。
- 虮虱: 虱子,这里比喻烦恼或困扰。
- 布衫: 朴素的衣服,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素手: 白皙的手,表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病眼: 疲惫的眼睛,暗示内心的疲倦和无奈。
- 黄连: 一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象征希望治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词往往充满生活气息,情感真挚,兼具文化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苏轼在此时写作,表现了他在城市游走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个人的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寒食日的无奈和困扰。开头“巡城已困尘埃眯”,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和疲惫,仿佛在城市的喧闹中失去了自我,眼睛因尘土而难以睁开,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接着“执扑仍遭虮虱缘”,则强化了这种无力感,虽有努力,却依旧被生活的烦恼所困扰,反映出一种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
后两句“欲脱布衫携素手,试开病眼点黄连”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想要脱掉朴素的衣衫,展现出更为精致的生活,同时借助“素手”这一意象,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中的“点黄连”则是求助于药物,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努力,尽管遭遇困境,仍希望能找到解脱之法。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巡城已困尘埃眯: 这里的“巡城”表明在城市中游玩,然而“已困”暗示了身心的疲惫,因尘埃而“眯”眼,反映出环境对人的影响。
-
执扑仍遭虮虱缘: 拿着捕虫器却依然被虮虱困扰,表达了尽管努力但仍然面临烦恼的无奈。
-
欲脱布衫携素手: 这里的“欲脱”表达了对轻松生活的渴望,“携素手”则显示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试开病眼点黄连: “试开病眼”是对自己眼疾的自我安慰,指向希望和治疗的愿望。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巡城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隐喻(虮虱象征生活的困扰)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奈与困扰,同时又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埃: 象征繁杂的生活和外界的困扰。
- 布衫: 代表简朴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物质与精神的对比。
- 黄连: 作为药物的象征,寄托着希望和治愈之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巡城已困尘埃眯”中的“尘埃”指的是什么?
- A. 城市的美丽
- B. 生活的烦恼
- C. 诗人的疲惫
-
诗中提到的“黄连”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苦涩
- B. 治愈的希望
- C. 美丽的风景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扰
- B. 追求财富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可推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在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苏轼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而王维则强调友情的美好与人生的旅途。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