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酬刘柴桑》

时间: 2025-01-01 17:29:15

红藷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藷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甘薯和紫色的芽菜,远远地插在墙边四周。
暂且让幽兰在春天开放,不要与霜菊在秋天争高低。
即便在寒冬里也能从瓮中取出丰盈的收成,
在淇水之上白玉般的延绵不绝,能再回到这里吗?
一旦饱食之后便忘记了故乡,不再想起马少游的往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藷:红色的甘薯。
  • 紫芽:紫色的芽菜,常指紫色的植物。
  • 幽兰:幽静的兰花,象征清雅和高洁。
  • 霜菊:秋天开花的菊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 穷冬:寒冷的冬天。
  • 瓮盎:指盛装的容器,常用于储存食物。
  • 磊落:形容气度宽广,开阔的样子。
  • 白玉延:形容淇水清澈如同白玉般的流淌。

典故解析:

  • 马少游:指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常被提及以表怀旧与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奔放豪放,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作品数量极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出他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红藷与紫芽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暗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接着提到幽兰与霜菊,展现出对时节变化的淡然态度,强调了人应当珍惜当下,接受命运的安排。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在逆境中仍能有所收获的乐观态度。最后两句则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仍能保持的高尚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藷与紫芽:开篇以红藷和紫芽的自然景象引入,显示出对自然的亲近。
  • 且放幽兰春:强调珍惜春天的美好,不必与秋天的霜菊争辉。
  • 穷冬出瓮盎:即使在寒冬,也能收获美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 淇上白玉延:描绘淇水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能复过此不:自问未来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一饱忘故山:表达了在丰盛生活后对故乡的淡忘,反映出人对物质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淇水比作“白玉”,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水的美丽。
  • 对仗:如“红藷与紫芽”、“穷冬出瓮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在逆境中仍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藷:象征丰收与生活的乐趣。
  • 幽兰:象征清雅、高洁的品格。
  • 霜菊:象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 淇水:象征宁静和美好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藷”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花
    B. 红色的甘薯
    C. 红色的果实
    D. 红色的石头

  2. “穷冬出瓮盎”中“穷冬”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淡泊。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在自然描写上的相似性:
    • 苏轼的《和陶酬刘柴桑》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表达情感,而陶渊明的《饮酒》则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但风格和主题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陶渊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