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社燕移巢不自由,三间老屋指东头。
家无童仆呼儿代,室有齑盐慰姑愁。
最爱清风宜盛夏,预期明月话中秋。
芦帘纸阁寻常事,却笑蜗居未易谋。
白话文翻译:
社燕搬家却不自由,三间老屋指向东头。
家里没有童仆来呼唤儿女,室内的齑盐安慰着老人的忧愁。
最喜欢清风迎面而来,盛夏时节最是惬意,
期待着明月照耀着中秋之夜。
芦苇帘、纸阁是寻常的事物,
却笑自己蜗居的生活未必容易谋划。
注释:
- 社燕:指的是在社日时筑巢的燕子,象征家庭的安宁与和谐。
- 三间老屋:指作者居住的简陋但熟悉的老屋,传达出一种依恋与无奈。
- 童仆:指家中的侍从,表明家庭的繁荣与人情冷暖。
- 齑盐:指一种简单的咸菜,象征生活的清淡与朴素。
- 清风:象征清新宁静的环境,给人以安慰与愉悦。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尤其是在中秋节时。
- 蜗居:形容居住环境狭小,生活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培是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生活细节,关注家庭与个人情感,风格朴实而深情。
创作背景:
《移家志感》写于清朝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幸福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移家志感》通过细腻的家庭生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首句以“社燕移巢不自由”开篇,既象征着迁徙的燕子,也暗示了诗人对家庭安宁的渴望。接下来的“三间老屋指东头”展示了诗人对居所的依恋,尽管环境简陋,却充满了温情。
“家无童仆呼儿代”,通过对缺乏人手的无奈,突显出家庭的寒酸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现实的艰辛。而“室有齑盐慰姑愁”则透出一种对生活平淡的接受,虽无繁华,却也有简单的安慰,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坚韧。
随后的“最爱清风宜盛夏,预期明月话中秋”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时光的期待。清风、明月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团圆的向往,蕴含着生活中的小确幸。最后一句“却笑蜗居未易谋”,则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与反思,幽默中带着一丝无奈,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意境,将个人的生活状态与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社燕移巢不自由:燕子在社日时迁移巢穴,暗示迁徙与不安定,反映出社会变迁带来的不安。
- 三间老屋指东头:指代诗人简朴的家,表明虽然条件有限,但依然心系故土。
- 家无童仆呼儿代:表达家庭人手不足的窘境,暗示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艰难。
- 室有齑盐慰姑愁:通过简单的食物反映生活的平淡,暗示虽然物质匮乏,但仍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 最爱清风宜盛夏:喜欢自然的清新,表达了对生活中小确幸的向往。
- 预期明月话中秋:期待中秋团圆的温情,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
- 芦帘纸阁寻常事:日常的生活场景,平凡却真实。
- 却笑蜗居未易谋:自嘲蜗居的日子,表达了对未来的焦虑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迁徙比作人们的生活变迁,传递出情感的共鸣。
- 拟人:通过“社燕”赋予生活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简单幸福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情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燕:象征家庭与安定。
- 老屋:代表过往的记忆与情感依赖。
- 童仆:暗示家庭的繁荣与人情冷暖。
- 清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简单快乐。
- 明月:代表团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社燕移巢”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迁徙的渴望
- B. 对家庭安宁的向往
- C. 对生活的无奈
-
“家无童仆呼儿代”反映了什么样的家庭状况?
- A. 家庭富裕
- B. 家庭困窘
- C. 家庭和谐
-
“最爱清风宜盛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 A. 自然的美好
- B. 人际关系
- C. 物质生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描绘了对家庭和团圆的思念。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移家志感》都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结合了家庭与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