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庄至宝界山即事》
时间: 2025-01-16 22:2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芒鞋竹杖一身轻,十里青山自送迎。
小蝶似为人引路,归鸦欲与客争程。
簪花野妇偏多态,乞火怜翁最有情。
此是桃源风俗古,却思城市悔生平。
白话文翻译:
穿着草鞋,手持竹杖,轻装上路,青山十里,自然有人相送。小蝴蝶仿佛在为我引路,归来的乌鸦似乎想与我争着回家的路程。插着花的乡村妇女,个个都显得多姿多彩;而乞讨的老人却最能引起我的怜悯。这地方的风俗如同桃源般古老,但我却在思念城市,感到自己一生的悔恨。
注释:
-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鞋,象征轻便随意的出行。
- 竹杖:竹子制成的手杖,常用于行走,代表简单的生活。
- 青山:指山的青翠,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归鸦:指归巢的乌鸦,暗示归家的愿望。
- 簪花野妇:插花的乡村妇女,表现出乡土生活的多样性。
- 乞火怜翁:乞讨的老人,给人以悲悯之感。
- 桃源:指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作品,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丁培游历北庄至宝界山的途中,表达了他在自然中的轻松自得与对城市生活的思考与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城市生活的反思。开头两句,诗人以“芒鞋竹杖”描绘了自己轻松的身姿,表达出行的随意与自在,紧接着的“十里青山自送迎”则传达出自然的友好与温暖,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成了诗歌的基调。
在描绘归程时,小蝶与归鸦的出现,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归属感,带给人们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而接下来的“簪花野妇偏多态,乞火怜翁最有情”,则引入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人情的温暖,尽管乞讨的老人让人感到心酸,但也显现了人性中的关怀与情感。
最后两句“此是桃源风俗古,却思城市悔生平”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虽对桃源般的生活心生向往,但内心深处却对城市生活有着深深的悔恨,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间烦恼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轻松的出行状态,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
- 第二联通过自然的意象,反映了归家的愿望与归属感。
- 第三联则通过乡村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人情的温暖与多样性。
- 最后两句将诗歌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小蝶似为人引路,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拟人:归鸦欲与客争程,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簪花野妇偏多态,乞火怜翁最有情”,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城市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风俗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芒鞋竹杖:象征诗人的轻松与自在。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与和谐。
- 小蝶:象征生命的轻盈与自由。
- 归鸦:象征归属感与回家的渴望。
- 簪花野妇:象征乡村生活的多样性。
- 乞火怜翁:象征人情的温暖与悲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芒鞋竹杖”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诗人的轻松状态
B. 诗人的财富
C. 诗人的烦恼
答案:A -
“归鸦欲与客争程”中的“归鸦”象征什么? A. 归属感
B. 旅途的艰辛
C. 生活的困扰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指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生活环境
C. 城市风俗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对比丁培的《自北庄至宝界山即事》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丁培更强调对现实的反思与悔恨,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展现出两位诗人在生活观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