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减字木兰花(用前韵示知命弟)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当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儿女成围。欢笑尊前月照之。阿连高秀。千万里来忠孝有。岂谓无衣。岁晚先寒要弟知。
白话文翻译:
在那年大雨滂沱之时,我们的白发相依,彼此没有离开。儿女们围绕着我们,欢声笑语在月光下洒满一地。阿连的身姿高挑,忠孝之心跨越千里而来。怎能说我无衣可穿?年末的寒意已先行,特意告诉我的弟弟。
注释:
- 当年夜雨:指的是过去某个雨夜,暗示回忆的情感。
- 头白相依:形容年老的状态,彼此相依为伴。
- 儿女成围:儿女们围绕着父母,突显家庭团圆的幸福。
- 阿连高秀:阿连指的是可能的家人或朋友,强调其出众的姿态。
- 忠孝有:表达了忠诚与孝顺的情感。
- 岂谓无衣:用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并不缺乏物质。
- 岁晚先寒:年末时节已经感受到寒冷,暗示生活的艰辛。
典故解析: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其诗风兼具古雅与清新,常有深厚的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对弟弟的关心和忠诚。显示出作者在历经岁月的沉淀后,依然保持着对亲情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黄庭坚晚年创作的一首诗,透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的温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伴随着温暖的家庭氛围,表现出作者在白头之年对亲情的珍视。通过“儿女成围”的描绘,展示了家庭的团聚与和谐,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岂谓无衣”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坚韧的象征,虽然生活中有寒意,但内心依然充满爱与温暖。整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亲情的思考和感悟,传达出一种既温暖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夜雨:回忆过去的某个雨夜,引入主题。
- 头白相依无去住:白头老者的依偎,象征着相伴的温情。
- 儿女成围:孩子们围绕,营造家庭的温暖氛围。
- 欢笑尊前月照之:欢乐的场景在月光下愈发动人。
- 阿连高秀:描绘亲人或友人的形象,突出忠孝的品质。
- 岂谓无衣:反问方式强调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 岁晚先寒要弟知:提醒弟弟注意寒冷的季节,体现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困境比作寒冷,暗示生活的艰辛。
- 对仗:如“欢笑尊前月照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象征回忆与情感的沉淀。
- 白头:老年的象征,反映人生的历程。
- 儿女:代表家庭的温暖与未来的希望。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映衬生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庭坚的《减字木兰花》主要描述了哪些情感?
- A. 忧伤
- B. 温暖的亲情
- C. 对事业的追求
- D. 对自然的描写
-
诗中提到的“阿连”指的是?
- A. 朋友
- B. 家人
- C. 同事
- D. 邻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黄庭坚与苏轼在家庭与亲情主题上的不同表现,苏轼的作品更注重豪放与奔放,而黄庭坚则偏向细腻与温婉,展现出各自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