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时间: 2024-09-19 21:2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作者:黄庭坚
县楼三十六峰寒,
王粲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
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
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
几时归得钓鲵桓。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县楼前,三十六座山峰耸立,王粲独自登楼,倚靠在栏杆上。雨后的春天,坐下来一番清静,只有千里之外的夕阳,让人感到相思。写诗时我叹息自己与他人不同,离别后却高兴你能自宽心。举目四望,尽是妨碍他人欢乐的情景,不知何时才能归来钓鱼。
注释:
- 县楼:指县城的楼阁,通常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 三十六峰:指周围的山峰,可能是指登封地区的山势。
-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
- 倚阑:倚靠栏杆,表示一种闲适的状态。
- 相思:思念之情。
- 钓鲵桓:鲵桓即指一种鱼,象征着归隐的生活。
典故解析:
王粲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诗中提到的“王粲”不仅是对其的敬仰,也反映了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诗歌的追求与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魁,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学生,诗风受到其影响,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黄庭坚在登封时,王晦(即王粲)向他寄来诗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寒冷的县楼和周围的山峰,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王粲独自登楼,倚栏而立,诗人通过“倚阑”这一细节,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随着春雨的停歇,诗人开始思念远方的朋友,千里之外的夕阳更是加深了这种相思之情。诗的后半部分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与他人生活态度的不同,尽管他感到离别的惆怅,但仍然为朋友能够放宽心情而感到高兴。
整首诗的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空间的转换(从寒冷的县楼到温暖的春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县楼三十六峰寒”: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孤寂景象。
- “王粲登临独倚阑”:引入王粲,强调孤独。
- “清坐一番春雨歇”:春雨后的安静,清新之感。
- “相思千里夕阳残”:思念友人,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诗来嗟我不同醉”:感叹自己对人生的不同看法。
- “别后喜君能自宽”:为朋友的宽容感到高兴。
- “举目尽妨人作乐”:四周的景象与他人欢乐的对比。
- “几时归得钓鲵桓”:渴望归隐的生活,重拾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孤独与欢乐的对比,加深了情感的冲突。
- 意象:春雨、夕阳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县楼: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三十六峰:自然的威严与冷峻。
- 春雨: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夕阳: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A. 唐代
- B. 宋代
- C. 东汉
- D. 明代
- 答案:C
-
“举目尽妨人作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无奈
- 答案:B
-
诗中“钓鲵桓”象征什么?
- A. 忙碌的生活
- B. 归隐的渴望
- C. 友人的思念
- D. 自然的美好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黄庭坚的诗风更为内敛,李白则是豪放。两者在表达孤独与思念时,黄庭坚更关注细腻的内心感受,而李白则常常借景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