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以不合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

时间: 2025-01-14 03:19:15

埋没高才筑钓间,风云未会要鲵桓。

南康郡下参军耳,付与红尘白眼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埋没高才筑钓间,
风云未会要鲵桓。
南康郡下参军耳,
付与红尘白眼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埋没人才的感慨。他在钓鱼的地方筑起高才之志,却因风云未至而无缘得到鲵桓。南康郡的参军职务只不过是个耳旁风,最终只能被红尘的世俗目光所忽视。

注释:

  • 埋没:被埋藏,未被重视或发掘。
  • 高才:高尚的才能或才华。
  • 筑钓间:在钓鱼的地方筑起志向或理想。
  • 鲵桓:指鲵(又名“娃娃鱼”),象征难得的机遇。
  • 南康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作者提及的地名。
  • 参军:指军中官员,南康的参军意指作者的官职。
  • 红尘:指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 白眼:比喻对人或事物的轻视态度。

典故解析:

“埋没高才”是对古代许多人才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冷遇。鲵桓象征着难得的机遇,古代常用以比喻志向未能实现的遗憾。南康郡的提及,和“参军”一词的使用,显示出作者在世俗官位上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丘,号山谷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在诗歌创作上,黄庭坚追求自然、真挚的情感,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早年的岁月,正值社会动荡与人才流失的时期,诗人感受到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借用钓鱼的意象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埋没高才”开篇,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流露出强烈的惋惜与无奈。诗中“筑钓间”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风云未会”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种对比使得情感更为深刻。接下来的“南康郡下参军耳”更是直接揭示了个人的职业身份与其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自觉身处于世俗的红尘中,面临着被忽视的命运,产生出对社会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简洁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展现出黄庭坚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作者用“红尘白眼”总结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感受,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既有对自身价值的自省,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歌中蕴含的孤独与理想的矛盾,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埋没高才筑钓间:表达了人才被埋没的遗憾,诗人筑起理想,但却未能实现。
  2. 风云未会要鲵桓:风云未至,意味着机会未到,鲵桓象征难得的机遇。
  3. 南康郡下参军耳:提到南康郡的官职,显示出诗人对身份的无奈与自嘲。
  4. 付与红尘白眼看:红尘的目光使得诗人感到被轻视与忽略,流露出对世俗的冷漠。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鲵桓”比喻难得的机遇,表现了诗人对机会的渴望。
  • 意象:通过“钓间”、“红尘”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埋没高才”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与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才:象征着理想与抱负。
  • 钓间:代表着宁静与追求。
  • 鲵桓:象征着机遇与理想。
  • 红尘:比喻社会的纷繁与世俗的冷漠。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埋没高才”意指什么? A. 有才华的人被重视
    B. 有才华的人被忽视
    C. 无才华的人被重视
    D. 无才华的人被忽视

  2. “红尘白眼”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世俗的轻视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人生的无奈

  3. “鲵桓”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机遇
    C. 家乡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作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夜泊牛头》:李白的诗作,展现对人生理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黄庭坚的诗作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逃避与理想的追求。王维的山水诗境清幽,而黄庭坚则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黄庭坚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代表作。
  • 《黄庭坚诗文集》:提供黄庭坚的全貌及其创作背景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