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河防置酒晚归作二首》

时间: 2025-01-17 09:17:54

夹石双堤转,逍遥千骑留。

川昏多昼雾,水落足寒洲。

岸石危相倚,桥澌暮不流。

风烟非渭曲,谁有钓璜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夹石双堤转,逍遥千骑留。
川昏多昼雾,水落足寒洲。
岸石危相倚,桥澌暮不流。
风烟非渭曲,谁有钓璜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骑马巡视河防,沿着夹着石堤的河道而行,留下了千军万马的身影。河川的黄昏时分,浓雾弥漫,水位下降露出了寒冷的洲滩。岸边的石头危险地相互倚靠,桥边的水流在傍晚时分变得缓慢。风烟并非来自渭河的曲折流淌,谁又能拥有那钓鱼的钩子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夹石双堤:指两侧有石堤的河道。
  • 逍遥:自在、悠闲。
  • 川昏:河流昏暗的时刻,即黄昏。
  • 寒洲:寒冷的洲滩。
  • 桥澌:桥边的水流缓慢或停止。
  • 钓璜钩:钓鱼用的钩子。

典故解析:

  • 渭曲:指渭河的曲折流淌,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年—1061年),字宗道,号景山,宋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宋代,是在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诗人因巡查河防而产生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巡视河防置酒晚归作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傍晚的河流风光,诗人在巡查时所见的美丽景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夹岸石堤的河道,展现了诗人骑马游玩的悠然自得;而后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描述了黄昏的雾气和水位的变化,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为丰富,夹石双堤、川昏、寒洲、危石等词汇不仅描绘了景色,也潜藏着诗人对自我及环境的反思。诗中还隐含了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谁有钓璜钩”,象征着一种对渔猎生活的向往与对平淡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石双堤转:沿着夹有石堤的河道转弯,画面生动,营造出一种移动的感觉。
  • 逍遥千骑留:描绘出骑马巡查的士兵,意在表现一种豪情与气势。
  • 川昏多昼雾:黄昏时分,浓雾弥漫,带来一种神秘与朦胧的氛围。
  • 水落足寒洲:水位下降,露出寒冷的洲滩,给人一种孤寂感。
  • 岸石危相倚:岸边的石头危险地相互倚靠,暗示着自然的不可预知。
  • 桥澌暮不流:桥边的水流在暮色中变得缓慢,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 风烟非渭曲:风烟的来源并非来自渭河的曲折流淌,暗示了诗人的思绪。
  • 谁有钓璜钩:表达对渔猎生活的向往与对平静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
  • 拟人:通过“水落”、“桥澌”等表现自然的情感。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闲适与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堤:象征稳固与坚韧。
  • 黄昏: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思考的时刻。
  • 寒洲:象征孤独与冷清。
  • 钓钩:象征对生活的追求与期待。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川昏”指的是哪个时段? A. 清晨
    B. 黄昏
    C. 正午

  2. “谁有钓璜钩”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
    B. 渔猎生活
    C. 战斗

  3. 诗中提到的“夹石双堤”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险峻
    B. 风景的美丽
    C. 诗人的悠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宋祁的《巡视河防置酒晚归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两个作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风格不同。宋祁的诗较为豪放,王维则更显清幽,反映了各自对自然与生活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祁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