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用韵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雪凝霜降不肯春,
花神岂类妇人仁。
肯留年后供清思,
分付东风与主人。
白话文翻译:
雪花凝结,霜降临,春天却迟迟不肯到来;
花神怎能像妇人那般温柔仁慈?
愿把美好的时光留给清静的思绪,
将这份情感托付给东风和我的主人。
注释:
- 雪凝:指雪花凝结,形容寒冷的天气。
- 霜降:霜降是指天气转冷,霜开始出现。
- 花神:指春天的花神,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妇人仁:比喻女性的温柔和仁慈。
- 留年后:愿意留下时间,供人思考的意思。
- 清思:清净的思绪。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的春天。
典故解析:
“花神”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花开的美好景象,传说中花神负责花的生长和繁荣。在此诗中,诗人通过花神来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惭愧,宋代诗人,精于古文和诗词创作。他的诗风多以清新、婉约见长,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寒料峭之际,诗人借用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感受,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的思考。在社会背景上,宋代正处于文人自我修养与自然观照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又用韵》通过描绘雪与霜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迟迟到来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诗的开头,"雪凝霜降不肯春",给人一种寒冷、静谧的感觉,仿佛在感叹春天的推迟。接着通过“花神岂类妇人仁”,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暗示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总是如同人类情感那般温柔。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希望能够将美好的时光留给清静的思绪,并把这份情感寄托于春风之上,寓意着生机与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抒发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引导读者去思考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凝霜降不肯春:描绘了寒冷的冬季,雪与霜交织在一起,春天却始终未到,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感。
- 花神岂类妇人仁:用花神的形象来反衬春天的冷漠,暗示自然的法则与人情的仁慈之间的差异。
- 肯留年后供清思: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保留时间,供自己清静的思考与沉淀。
- 分付东风与主人:将对春天的渴望寄托于东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神”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其更具象征意义。
- 对仗:全诗用词工整,表现出诗人的修辞技巧与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最终寄托于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生命的停滞。
- 霜:象征季节的变化,带有冷峻的美感。
- 花神:象征春天与生机,体现生命的希望。
- 东风:象征温暖、生命的回归,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曾伯的《又用韵》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冬天的怀念
- C. 对人生的悲观
-
诗中“花神岂类妇人仁”意在说明什么?
- A. 自然与人情的温柔
- B. 自然的变化不以人意为转移
- C. 妇人的仁爱
-
“肯留年后供清思”中“留年后”的意思是什么?
- A. 留住时间
- B. 留住青春
- C. 留住思绪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又用韵》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曾伯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壮阔的视野与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各自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