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二首》

时间: 2025-01-19 15:58:10

少也不谐俗,老去益美閒。

百草生已绿,春雨满南山。

朝朝荷锄去,既夕驱牛还。

长生茆檐下,贫贱甚独安。

但愿桑麻长,优游足岁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述怀二首
作者: 孙琏 〔宋代〕

少也不谐俗,老去益美閒。
百草生已绿,春雨满南山。
朝朝荷锄去,既夕驱牛还。
长生茆檐下,贫贱甚独安。
但愿桑麻长,优游足岁年。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不愿随俗,年老时愈发宁静闲适。
百草已开始生长,春雨洒满南山。
每天早晨扛着锄头去耕作,傍晚则牵着牛回家。
希望能长久地生活在茅草屋檐下,贫穷却能安然自得。
只愿桑麻能茂盛,悠闲度过每一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谐俗:符合世俗的标准或取向。
  • 美閒:指晚年生活的宁静美好。
  • 百草生已绿:形容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生长。
  • 荷锄:扛着锄头,指耕作。
  • 茆檐:茅草屋的屋檐,象征简朴的生活。
  • 贫贱:指贫穷和低贱的生活状态。
  • 桑麻:桑树和麻,常用来象征农民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桑麻长:古代农民的自给自足的理想生活,桑和麻是传统的农作物,象征着安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的诗作常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述怀二首》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物质贫乏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述怀二首》展现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年轻时就不愿随俗,年老后更是向往闲适的生活。在诗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繁荣,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然,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哲学。

整首诗的意象鲜明,充满了田园气息。诗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令人向往,尤其是最后两句,展现出他渴望桑麻长久、悠闲生活的愿望,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静好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宋代士人中尤为常见,也是对当时社会浮躁风气的一种反思和抗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也不谐俗:年轻时不愿随波逐流,追求独特。
  2. 老去益美閒:老了之后更加享受宁静的生活。
  3. 百草生已绿:春天万物复苏,景象生机盎然。
  4. 春雨满南山:春雨滋润南山,描绘自然的美好。
  5. 朝朝荷锄去:每天早上出门耕作,体现勤劳。
  6. 既夕驱牛还:傍晚时牵牛回家,生活的简单与平淡。
  7. 长生茆檐下:希望能长久地生活在茅草屋下。
  8. 贫贱甚独安:即使贫穷也能安然自得。
  9. 但愿桑麻长:希望能有丰收的桑麻。
  10. 优游足岁年:愿意悠闲度过每一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朝朝荷锄去,既夕驱牛还”。
  • 意象:春雨、百草、茅檐等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的田园生活和自然情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宁静、简单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贫乏却内心富足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草: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自然的繁荣。
  • 春雨:象征滋养与生命力,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 茆檐:象征简朴、朴素的生活,代表对物质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A. 春风 B. 夏雨 C. 秋月 D. 春雨

  2. 诗人希望能在什么地方长久生活? A. 城市 B. 茅檐下 C. 高山 D. 河边

  3. 诗人对贫贱生活的态度是: A. 不满 B. 安然自得 C. 追求富贵 D. 愤怒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孙琏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强调自然与宁静的生活,但孙琏的作品更注重现实劳动的描写,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学习和比较。
  • 《田园诗选》:集中展示了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