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陈杂诗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5:5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寓陈杂诗十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昔记古甲子,商灭而周兴。如何雨此日,乃为霪雨徵。阴阳久乖张,此事颇有凭。岂天悔牧野,洗此漂杵腥。旧雨水未乾,洞房苔欲青。新雨虽霢霢,欺我墙善崩。虚堂就夕眠,永夜楸桐声。萧然秋气至,岂觉巾屦轻。怜我老病者,三伏困薰蒸。得凉且饱饭,何暇念秋成。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古代的甲子年,商朝灭亡而周朝兴起。为何在这样的日子里,却预示着连绵不断的雨。阴阳长期失调,这件事颇有根据。难道是天意后悔牧野之战,要用雨水洗去那血腥。旧雨还未干,洞房里苔藓将要青翠。新雨虽然细小,却欺骗我的墙容易崩塌。在空旷的堂屋里就着傍晚的凉意入睡,整夜听到楸树和桐树的声音。萧瑟的秋气来临,怎能感觉到头巾和鞋子的轻便。可怜我这老病之人,三伏天困于闷热。得到凉爽就吃饱饭,哪有闲暇去想秋天的收成。
注释:
字词注释:
- 甲子:古代纪年法中的一个周期,六十年为一甲子。
- 霪雨:连绵不断的雨。
- 乖张:不正常,失调。
- 牧野:古代地名,周武王在此击败商纣王。
- 漂杵腥:形容战争后的血腥场面。
- 霢霢:细雨的样子。
- 虚堂:空旷的堂屋。
- 楸桐:两种树名,此处指树木。
- 巾屦:头巾和鞋子。
- 三伏:夏季最热的时候。
典故解析:
- 牧野之战: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王,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开启了周朝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寓居陈州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雨水的描写,隐喻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雨水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昔记古甲子,商灭而周兴”一句,回顾了历史的变迁,而“如何雨此日,乃为霪雨徵”则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的忧虑。作者通过对阴阳失调的描写,暗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的最后,作者以自怜的口吻,表达了对老病之身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记古甲子,商灭而周兴。”:回顾历史,提到商朝灭亡,周朝兴起。
- “如何雨此日,乃为霪雨徵。”:表达对当前连绵不断雨水的忧虑。
- “阴阳久乖张,此事颇有凭。”:暗示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岂天悔牧野,洗此漂杵腥。”:用牧野之战的典故,表达对历史的反思。
- “旧雨水未乾,洞房苔欲青。”:描写雨水的持续影响。
- “新雨虽霢霢,欺我墙善崩。”:用拟人手法,表达雨水的破坏力。
- “虚堂就夕眠,永夜楸桐声。”:描写夜晚的宁静和树木的声音。
- “萧然秋气至,岂觉巾屦轻。”:表达秋天的到来和个人的感受。
- “怜我老病者,三伏困薰蒸。”:自怜老病之身,困于炎热。
- “得凉且饱饭,何暇念秋成。”: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新雨虽霢霢,欺我墙善崩”中的“欺”字,赋予雨水以人的行为。
- 比喻:如“洗此漂杵腥”中的“漂杵腥”,比喻战争的血腥。
- 对仗:如“旧雨水未乾,洞房苔欲青”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阴阳失调的描写,暗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最后,作者以自怜的口吻,表达了对老病之身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洞房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 楸桐声:象征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牧野”是指哪场历史事件? A. 周武王击败商纣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征伐匈奴 D. 唐太宗平定安史之乱
-
诗中的“霪雨”是指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连绵不断的雨 D. 暴雨
-
诗中“岂天悔牧野,洗此漂杵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同样通过对雨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寓陈杂诗十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