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声制曲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7:5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未高兮水不深,此情此意薄千金。今朝酒伴双垂泪,明夜灯前独拥衾。玉箸异时空见迹,麈犀千里亦通心。桃源路绝无人到,应许刘郎再访寻。
白话文翻译:
山不高水不深,这份情感价值千金。今天与酒伴共垂泪,明晚独自在灯前拥被。玉箸在不同时间留下痕迹,麈犀虽远千里也能通心。通往桃源的路已断绝无人能到,但愿刘郎能再次寻访。
注释:
- 山未高兮水不深:比喻情感的深厚,不在于外在的表象。
- 此情此意薄千金:形容这份情感的珍贵,价值连城。
- 玉箸:指玉制的筷子,这里比喻珍贵的记忆或痕迹。
- 麈犀:传说中的神兽,比喻心意相通。
- 桃源路绝:比喻理想或美好的境地难以到达。
- 刘郎:指刘晨,传说中与阮肇一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后因思念家乡而返回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情感背景下创作,表达了诗人对珍贵情感的珍视,以及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珍贵情感的珍视和对理想境地的向往。首句以山不高水不深来比喻情感的深厚,次句则强调这份情感的珍贵。后几句通过酒伴共垂泪、独拥衾等细节,描绘了诗人孤独思念的情景。玉箸和麈犀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以桃源路绝和刘郎再访寻作结,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无奈,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未高兮水不深:以山不高水不深来比喻情感的深厚,不在于外在的表象。
- 此情此意薄千金:强调这份情感的珍贵,价值连城。
- 今朝酒伴双垂泪:描绘了诗人与酒伴共垂泪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 明夜灯前独拥衾:通过独拥衾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孤独思念的情景。
- 玉箸异时空见迹:以玉箸比喻珍贵的记忆或痕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麈犀千里亦通心:以麈犀比喻心意相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
- 桃源路绝无人到:以桃源路绝比喻理想或美好的境地难以到达。
- 应许刘郎再访寻:以刘郎再访寻作结,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无奈,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未高兮水不深”和“玉箸异时空见迹”,通过比喻来表达情感的深厚和珍贵。
- 拟人:如“麈犀千里亦通心”,将麈犀拟人化,表达心意相通。
- 对仗:如“今朝酒伴双垂泪,明夜灯前独拥衾”,通过对仗来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珍贵情感的珍视和对理想境地的向往。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诗人描绘了孤独思念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无奈。
意象分析:
- 山未高兮水不深:比喻情感的深厚,不在于外在的表象。
- 玉箸:比喻珍贵的记忆或痕迹。
- 麈犀:比喻心意相通。
- 桃源路绝:比喻理想或美好的境地难以到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玉箸”比喻什么? A. 珍贵的记忆或痕迹 B. 珍贵的食物 C. 珍贵的宝物 D. 珍贵的书籍
-
诗中的“麈犀”比喻什么? A. 心意相通 B. 珍贵的宝物 C. 珍贵的食物 D. 珍贵的书籍
-
诗中的“桃源路绝”比喻什么? A. 理想或美好的境地难以到达 B. 珍贵的宝物 C. 珍贵的食物 D. 珍贵的书籍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耒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和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王维的《相思》,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