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寄怀伯唐
殷秉玑 〔清代〕
烽火逼人离境。
潮汐渡人凭信。
潮已送人来,
人复羁栖无定。
无定。无定。
隔断雁行难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战火纷飞的离愁,潮水的涨落如人间信使,潮水送来了人,却又使得他们流离失所,无法安定。反复的“无定”表达了在战乱中的无奈与迷惘,最后“隔断雁行难并”更是抒发了难以团聚的感伤。
注释:
- 烽火:古代用以报警的火光,指战争。
- 潮汐:潮水的涨落,形容时间的流逝。
- 羁栖无定:羁留在外,无法确定去处。
- 雁行:比喻归途的行列,表达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雁行”常用来形容归雁的队伍,象征着思乡和团聚的期望。在古诗词中,雁的飞行常与离别相连,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殷秉玑,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因战乱而离乡,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寄怀伯唐》是殷秉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入挖掘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首词开篇即以“烽火逼人离境”引入,强调了战争的迫切和残酷。词中的“潮汐渡人凭信”,不仅描绘了潮水的自然现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流转,潮水如人间的信使,传递着离愁别绪。
反复的“无定”更是将词人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大海潮起潮落,人生也在不断变化中,难以寻得安宁的归处。最后一句“隔断雁行难并”,更是将离愁推向高潮,既有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又有现实的无情。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烽火、潮汐、雁行等,构建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态,体现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烽火逼人离境:战火的紧迫感使人不得不离开故土。
- 潮汐渡人凭信:潮水的变化如同时间的流逝,传递着消息。
- 潮已送人来:潮水已经将人送到某地。
- 人复羁栖无定:人却仍然无处归依,漂泊不定。
- 无定。无定。:反复强调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 隔断雁行难并:思乡的情感无法与亲人团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信使,形象生动。
- 反复:“无定”的重复,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在战乱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充满了无奈与伤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
- 潮汐:象征时间与流逝。
- 雁行:象征归属与团聚。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承载着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烽火逼人离境”中“烽火”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战争
- C. 家乡
-
诗中反复出现的“无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定
- B. 无奈
- C. 欢愉
-
“隔断雁行难并”中“雁行”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思乡
-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殷秉玑的《如梦令 寄怀伯唐》在情感上更为复杂,李白的作品更多聚焦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而殷秉玑则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