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

时间: 2025-01-19 13:45:54

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

九日黄花倾寿酒,几回青眼望归尘。

蚤为学问文章误,晚作东西南北人。

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
作者:黄庭坚

革囊南渡传诗句,
摹写相思意象真。
九日黄花倾寿酒,
几回青眼望归尘。

蚤为学问文章误,
晚作东西南北人。
安得田园可温饱,
长抛簪绂裹头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提到带着诗句南渡,表达相思之情的真实。提到“九日黄花倾寿酒”,指的是重阳节时喝酒赏菊的习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接着,作者回忆起早年为了学问而误入歧途,晚年却四处漂泊,成为了东西南北的游子。最后,作者感叹如果能够拥有一片田园,便可以安稳温饱,不再需要高官厚禄。


注释:

  • 革囊:皮革制成的袋子,古时常用来装东西。
  • 南渡:指南下,可能与诗人南迁有关。
  • 倾寿酒:重阳节时饮用的酒,象征长寿。
  • 青眼:意指以友好的眼光看待,表示思念的情感。
  • 簪绂:指高官的象征,裹头巾则是隐士或农民的装束,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理学家。黄庭坚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仕途失意的无奈与对清淡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方式,展现了黄庭坚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刻与细腻。诗的开头“革囊南渡传诗句”,以动词“传”引入,显示出诗人对知识与情感的追求。接下来的“九日黄花倾寿酒”,通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巧妙地引入了朋友的祝福与思念,增添了生活的温情。

在“蚤为学问文章误,晚作东西南北人”中,诗人自省,意识到早年的追求使他偏离了真实的生活,晚年四处漂泊,成为无根的游子,这种反思让整首诗增添了悲凉的情感色彩。最后两句“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透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次感,体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诗人气质,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革囊南渡传诗句:借用革囊表明旅行,传递诗句,暗示诗人的漂泊与思念。
  2. 摹写相思意象真:通过诗句真实地描绘了思念的情感。
  3. 九日黄花倾寿酒:重阳节的习俗,象征着长寿与祝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4. 几回青眼望归尘:多次以期待的眼光望向归乡的尘土,表现了对故乡的恋恋不舍。
  5. 蚤为学问文章误:自责早年为求知识而误入歧途,反映人生的局限与错误选择。
  6. 晚作东西南北人:晚年成为四处漂泊的游子,表达了人生的无奈。
  7. 安得田园可温饱:渴望拥有一片田园,能够安稳、温饱,反映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8. 长抛簪绂裹头巾:抛弃高官厚禄,回归简单的农民生活,体现对社会地位的超脱。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蚤为学问文章误,晚作东西南北人”,展示作者对比人生的手法。
  • 意象:使用“黄花”、“寿酒”等意象,传达节日的氛围与情感。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重阳节的菊花,代表长寿与思念。
  • 寿酒:饮酒的习俗,表达对生命的祝福。
  • 田园:象征宁静与安逸的生活,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农历新年
    • D. 清明节
  2. “安得田园可温饱”中“田园”象征什么?

    • A. 高官厚禄
    • B. 自由与安宁
    • C. 诗歌创作
    • D. 旅行与游历
  3. 诗人对自己早年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 A. 自豪
    • B. 无所谓
    • C. 自责
    • D. 忘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杜甫在情感表达上均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但黄庭坚更强调人生的哲理与自省,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家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