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六》

时间: 2025-01-08 21:32:26

添丁屈指今三岁,未识而翁。

睡去朦胧,耳畔呼耶语句工。

关河梗绝书难达,何日相逢。

绣褓亲缝,颠倒天吴短褐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六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添丁屈指今三岁,未识而翁。
睡去朦胧,耳畔呼耶语句工。
关河梗绝书难达,何日相逢。
绣褓亲缝,颠倒天吴短褐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小孙子三岁生日的感慨。小孙子还未能认识自己,自己在梦中沉睡,耳边似乎听到有人呼叫他。眼前的河流和山峦阻隔了彼此间的书信往来,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小孙子身上的绣褓是亲手缝制的,倒映出自己在短褐中的心情。

注释:

  • 添丁:指家庭添了新成员,这里指孙子的出生。
  • 屈指:用手指着数。
  • 未识而翁:尚未认识自己这个祖父。
  • 朦胧:形容睡梦中的不清晰状态。
  • 呼耶:呼唤的声音。
  • 关河梗绝:山河阻隔,书信难以送达。
  • 绣褓:用针线绣制的襁褓,象征母爱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5-1711),字瑚璉,号白石,晚号龙溪,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常带有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受到后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陈维崧的晚年,正值他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小孙子的诞生,反映了祖辈对后代的关怀与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对隔阂与相聚的惆怅。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小孙子的深厚感情。开篇提到“小孙子三岁”,不仅是对孙子年华的感慨,更是对祖辈角色的一种认同与自豪。诗人用“未识而翁”表达了小孙子对自己的陌生感,体现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睡去朦胧,耳畔呼耶”,通过梦境的描写,传达了对孙子成长的希冀和期待。诗中提到的“关河梗绝”,则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沉重。在结尾处,诗人提到的“绣褓亲缝”,不仅是对孙子的呵护,更反映出祖辈对家庭的责任与承诺。这首词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和亲情的深刻思考,感人至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添丁屈指今三岁,未识而翁:诗人用“屈指”来形象地表达孙子三岁的年龄,流露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孙子尚未认识自己这个“翁”,暗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睡去朦胧,耳畔呼耶语句工:描绘了梦境中的恍惚状态,仿佛听到有人呼唤,增添了情感的细腻与温暖。
  • 关河梗绝书难达,何日相逢: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思念,渴望重新相聚的情感。
  • 绣褓亲缝,颠倒天吴短褐中:以绣褓象征亲情的温暖,最后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幽怨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关河梗绝”比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阻隔。
  • 拟人:耳畔的“呼耶”赋予了声音以人性,使得梦中呼唤更显亲切。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家族情感展开,通过对小孙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延续的珍视与对亲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添丁:象征生育与生命的延续。
  • 绣褓:体现母爱的细腻与温暖。
  • 关河: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阻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孙子”几岁?

    • A. 1岁
    • B. 2岁
    • C. 3岁
    • D. 4岁
  2. “关河梗绝”意指什么?

    • A. 书信难以送达
    • B. 河流阻塞
    • C.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D. 自然景观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孙子的思念?

    • A. 直接说出思念
    • B. 梦中呼唤
    • C. 写信
    • D. 亲自探望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维崧的《采桑子 其六》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梦境表达思念,但陈维崧更侧重于家庭情感,而李清照则多表现离愁别绪。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

参考资料:

  • 陈维崧词集
  • 清代诗词研究文献
  • 现代诗词鉴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