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文翻译:
湖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晴天的景色最为美丽;
山色在雨雾中朦胧,雨天的景象也别具一番韵味。
想要把西湖比作西施,
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非常适合。
注释:
-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闪烁的样子。
- 空蒙:形容朦胧、不清晰的状态。
- 西子:指的是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美貌著称。
- 淡妆浓抹:形容不同妆容的美丽,意指无论何种打扮都很合适。
典故解析: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性。诗中提到西施,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丽景色的赞美,意在强调西湖无论晴雨都是美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又有细腻柔和,广泛受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西湖的美景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感悟。此时的社会政治复杂,苏轼在仕途中多次遭受贬谪,但他依然保持乐观情怀,借景抒怀。
诗歌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西湖景色的深切感受。诗人在描绘西湖的美时,并不仅仅局限于晴天的景致,反而更是巧妙地将雨天的景色融入其中。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美丽,反映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情趣。
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进一步引入了西施这一古代美人的形象,激发了读者对美的联想。西湖宛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恰到好处,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完美融合。这种巧妙的比喻不仅让人感受到湖光山色的迷人,更让人体会到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四句简练,却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的才情与哲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正因如此,这首诗历久弥新,成为传世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鳞波闪烁,十分迷人。
- 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时,山色朦胧,云雾缭绕,虽看不清晰,却有一种奇特的韵味。
- 欲把西湖比西子:想将西湖比作西施,意指西湖的美丽与西施的美貌相媲美。
- 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轻描淡写的淡妆,还是浓艳的浓抹,都与西湖的美相得益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比作西施,生动形象,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西湖的美丽,强调自然景色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深刻理解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光:象征清澈与灵动。
- 山色:代表稳重与雄伟。
- 西湖:寓意着美的化身。
- 西子:象征着绝世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用来形容晴天水面状况的词是: A. 蒙
B. 潋滟
C. 奇
D. 总相宜 -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D. 一种诗体 -
诗人认为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下都: A. 不好看
B. 依然美丽
C. 只能在晴天欣赏
D. 没有变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西湖杂记》:描述西湖的风土人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描绘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王维)与本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更强调自然的多样性和美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西湖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