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好》
时间: 2025-01-06 16:2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正好
作者:杜安世 〔宋代〕
野禽林栖啾唧语。
闲庭院残阳将暮。
兰堂静悄珠帘窣。
想玉人归何处。
喜鹊几回薄无据。
愁都在双眉头聚。
凄凉方感孤鸳侣。
对夜永成愁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野禽在林间欢快地啼叫。庭院中,残阳将落,光线渐暗,兰堂内一片静谧,珠帘轻轻摇曳。诗人思念心上人,不知她身在何处。喜鹊几次飞过,却没有任何消息。愁苦都集中在眉头,越发感到孤独与凄凉,夜深人静,愁绪愈发加重。
注释
- 啾唧语:形容鸟鸣声,啾啾的叫声。
- 闲庭院:指的是安静的庭院。
- 兰堂:用兰花装饰的厅堂,代表雅致。
- 珠帘:珠帘是用珠子做的帘子,形容华丽。
- 玉人:指的是心爱的女子。
- 喜鹊:一种鸟,常被视作传递消息的象征。
- 双眉头聚:形容愁苦聚集在眉头,心情沉重。
- 孤鸳侣:形容孤独的鸳鸯,象征失去伴侣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安世,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写生活中的情感与自然景色,擅长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杜安世的晚年,诗人可能正经历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愁苦。
诗歌鉴赏
《端正好》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诗中开篇描绘了“野禽林栖啾唧语”,生动的鸟鸣声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脉动。接着“闲庭院残阳将暮”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在兰堂内静静等待,心中却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
“想玉人归何处”一语,抒发了诗人对爱人的惦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淡而深刻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喜鹊几回薄无据”,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喜鹊作为传递消息的象征,却未能带来任何希望。最终,诗人将愁苦化为“凄凉方感孤鸳侣”的悲切,夜晚的寂静更是加重了这种孤独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诗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禽林栖啾唧语:描绘鸟儿在林中栖息、鸣叫的生动场景,营造出活泼的自然气氛。
- 闲庭院残阳将暮:庭院的宁静与夕阳的光影交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即将来临的孤独。
- 兰堂静悄珠帘窣:兰堂的安静与珠帘的细微声响,增强了环境的静谧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思念的交织。
- 想玉人归何处: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充满了无奈与渴望。
- 喜鹊几回薄无据:象征着希望的缺失,暗示对消息的渴望却无果。
- 愁都在双眉头聚:愁苦如影随形,集中在眉头,形象地表现出心中的沉重。
- 凄凉方感孤鸳侣:孤独的感受如同失去伴侣的悲伤,愁绪愈发加重。
- 对夜永成愁绪:夜深人静,诗人的愁思不断蔓延,难以散去。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野禽林栖”,让鸟儿充满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禽:象征自然生命的自由与活泼。
- 残阳: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兰堂:象征着雅致与内心的宁静。
- 珠帘:代表着高雅与思念的细腻。
- 喜鹊:象征着希望与消息的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野禽林栖”的意思是? A. 野禽在林中栖息
B. 野禽在城市中飞翔
C. 野禽在海中游泳 -
“想玉人归何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爱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提到的“喜鹊”象征什么? A. 忧伤
B. 消息与希望
C. 自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相较于杜安世的《端正好》,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但通过更为柔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杜安世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古诗词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