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春令
作者:杜安世 〔宋代〕
今夕重阳秋意深。
篱边散嫩菊开金。
万里霜天林叶坠,
萧索动离心。
臂上茱萸新。
似旧年堪赏光阴。
百盏香醪且酬身。
牛山会难寻。
白话文翻译
今夜是重阳节,秋意愈加浓厚。
篱笆边上,嫩菊正盛开,仿佛洒下金色的光辉。
在万里霜天之下,树林中的叶子纷纷落下,
让人感到萧索,触动了离愁别绪。
手臂上挂着新鲜的茱萸,
似乎还和去年一样,值得好好品味光阴的流逝。
百盏美酒,暂且用来款待自己吧。
牛山的相会已难以寻觅。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象征长寿。
- 嫩菊: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坚韧和不屈。
- 霜天:指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的天空。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常佩戴,以求平安。
- 香醪:美酒,指酿造的酒。
- 牛山:传说中隐士聚会的地方,象征理想的人生境界。
典故解析
- 重阳节: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节日习俗包括登高、赏菊、饮酒等,寓意长寿和吉祥。
- 牛山会:源于古代文人隐士的集会象征,常用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脱俗。杜安世的诗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感悟著称,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惜春令》是写于重阳节的诗作,反映了作者在秋冬交替之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重阳节的习俗与作者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过去光阴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惜春令》以重阳节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诗中通过描绘嫩菊的盛开与霜天的林叶坠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意和离愁别绪。首句“今夕重阳秋意深”直接点明节日主题,秋意的深厚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篱边散嫩菊开金”,则通过菊花的盛开,传达出生命的坚韧与美好,菊花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诗的后半部分更加强调了离别和孤独的情感,“萧索动离心”一语道出内心的感伤与对往昔的思索。手臂上的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象征,暗示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依恋。而“百盏香醪且酬身”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安慰,虽然相会已难寻,但仍可用美酒来抚慰心灵的孤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怀,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淡淡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夕重阳秋意深:今夜是重阳节,秋天的气息愈加浓厚,感受到季节的变迁。
- 篱边散嫩菊开金:篱笆旁嫩菊盛开,仿佛洒下金色光辉,象征生命的美丽与坚韧。
- 万里霜天林叶坠:在广阔的霜天里,树叶纷纷落下,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
- 萧索动离心:这种萧索的景象触动了内心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臂上茱萸新:手臂上佩戴着新鲜的茱萸,象征着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似旧年堪赏光阴:这茱萸似乎让人想起往年,值得珍惜光阴的流逝。
- 百盏香醪且酬身:用百盏美酒来款待自己,寻找生活的慰藉。
- 牛山会难寻:与志同道合之人相聚的机会已难以寻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的盛开比喻为金色光辉,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通过“萧索动离心”表现出风景对内心情感的影响,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百盏香醪且酬身”,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重阳节的习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诗人以自然景色映衬内心情感,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长寿与吉祥,寄托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
- 嫩菊:秋天的代表,象征坚韧和不屈,寓意在逆境中绽放的生命力。
- 霜天:代表秋冬的寒冷与凋零,象征时间的流逝。
- 茱萸:重阳节的传统象征,表达对平安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香醪:象征生活的享受与慰藉,暗示在孤独中寻求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传统象征是什么?
A. 菊花
B. 茱萸
C. 银杏
D. 桃花 -
诗中“萧索动离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平静
D. 激动 -
“百盏香醪且酬身”中的“香醪”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美食
C. 花香
D. 清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孤独和美好时光的思考。
- 陶渊明的《饮酒》: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更注重社会背景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凋零反映离别之情,与《惜春令》中的离愁相似,但主题更突出别离的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优秀作品,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提升理解能力。
- 《杜安世研究》:专门研究杜安世的学术著作,深入了解其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