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6 16:52:03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

绿苔遍地青春老。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

罗衣渐减怯风峭。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
绿苔遍地青春老。
画楼日晚燕归巢,
红稀翠盛梅初小。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
罗衣渐减怯风峭。
韶华好景想多才,
厌厌只为书音少。

白话文翻译:

在闲静的院子里,秋千又被拆走了。
绿苔遍布,青春似乎已老去。
画楼上,夕阳西下,燕子归巢,
红梅稀疏,翠绿的梅花刚开始绽放。
身姿窈窕轻盈,怎能抵挡烦恼呢?
罗衣逐渐变薄,害怕寒风刺骨。
美好的时光,想要更多才华,
却因书音稀少而倍感厌倦。

注释:

  • 闲院:指的是安静的庭院。
  • 秋千:一种玩耍的器具,象征着童年和欢乐。
  • 绿苔:长满青苔的地面,象征时间的流逝。
  • 画楼:指的是装饰精美的楼阁。
  • 燕归巢:燕子归来,象征着归属和团圆。
  • 窈窕:形容女子身姿优美。
  • 罗衣:轻薄的衣服,象征青春与美丽。
  • 韶华: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华。
  • 书音:指代读书的声音,象征知识和文化的缺乏。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燕归巢”可引申为对家的思念与归属感,常见于古诗中象征团圆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具有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知识与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庭院,展现出一种萧瑟而又充满思索的情绪。诗中通过秋千的拆除、绿苔的遍布,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画楼上,夕阳西下,燕子归巢的景象,更是引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用“窈窕身轻”描绘女子的优雅,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怎禁烦恼”的无奈,显示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罗衣渐减怯风峭”一句,暗示着青春的脆弱和对风寒的恐惧,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困境的无奈。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却因“书音少”而感到厌倦,折射出对文化缺失的忧虑。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描绘安静的院子,秋千被拆,暗示欢乐的童年已逝。
  2. 绿苔遍地青春老:青苔蔓延,象征着光阴的流逝,青春仿佛已不再。
  3. 画楼日晚燕归巢:夕阳西下,燕子归来,象征归属与团圆。
  4. 红稀翠盛梅初小:梅花刚开始绽放,暗示新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5.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优雅的身姿却难以抵挡内心的烦恼与忧虑。
  6. 罗衣渐减怯风峭:逐渐减薄的衣服,让人感到风的刺骨,象征青春的脆弱。
  7. 韶华好景想多才: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渴求。
  8. 厌厌只为书音少:因缺乏知识和文化而感到厌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秋千、绿苔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燕子归巢,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红稀翠盛”,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院落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渴求的焦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秋千:象征童年与快乐。
  • 绿苔:象征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逝去。
  • 燕子:象征归属与团圆。
  • 梅花:象征新生与希望。
  • 罗衣:象征青春的脆弱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千”象征什么? A. 欢乐的童年
    B. 伤痛的记忆
    C. 成熟的象征
    D. 自由的追求

  2. “绿苔遍地青春老”中的“青春老”指的是什么? A. 年龄增长
    B. 生命的结束
    C. 时间的流逝
    D. 心灵的成熟

  3. 诗人对知识的态度是? A. 随意
    B. 渴求
    C. 厌倦
    D. 忽视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思念。
  • 李白《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都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古诗词研究书籍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