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04 13:28:21

春景抛人无处问。

多谢石榴花又喷。

茜罗揉出碎英繁,红蜡缕成香萼润。

血色新裙羞莫近。

密叶柔条相间衬。

雨余寂寞假山傍,乡国尚遥西海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作者:杜安世〔宋代〕

春景抛人无处问。
多谢石榴花又喷。
茜罗揉出碎英繁,
红蜡缕成香萼润。
血色新裙羞莫近。
密叶柔条相间衬。
雨余寂寞假山傍,
乡国尚遥西海信。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令人怅惘,却无处可询问。
多亏了石榴花又一次盛开。
茜色的罗纱揉成了碎花般的繁盛,
红色的蜡缕为香蕊增添了润泽。
鲜艳的新裙让人羞于靠近。
密集的叶子与柔软的枝条交错相衬。
雨后静谧的假山旁,
故乡依旧遥远,西海的信息尚难抵达。

注释:

  • 抛人:形容春景的无情,让人感到被抛弃。
  • :这里指的是花朵绽放的样子。
  • 茜罗:深红色的丝绸或布料,常用来形容花的颜色。
  • 香萼:花瓣的意思,这里指代花的香气和美丽。
  • 血色:鲜红的颜色。
  • 羞莫近:害羞而不敢接近。
  • 假山:园中的山石景观,通常用于装饰。
  • 乡国:故乡,家乡的意思。
  • 西海信:指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安世,宋代词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因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世的喜爱。他的作品多描绘春花秋月、离愁别绪,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景,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反映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春天的景色为引子,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开篇即以“春景抛人无处问”引出主题,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以“多谢石榴花又喷”点明春花的绽放,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美好事物的羞涩与不安,“血色新裙羞莫近”道出了对新事物的渴望与对旧事物的眷恋交织的复杂心情。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细腻之美,石榴花、红蜡缕、密叶柔条等都构成了一幅春日图景,既生动又富有象征意义。最终,诗人将思绪引向故乡,表达了深切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慨,结尾的“乡国尚遥西海信”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景抛人无处问:春天的美景让人感到孤独无助,仿佛无处可诉。
  2. 多谢石榴花又喷:感激石榴花再次开绽,带来了春的气息。
  3. 茜罗揉出碎英繁:用茜色的罗纱揉捏出盛开的花朵,生动展现花的繁盛。
  4. 红蜡缕成香萼润:红色蜡缕装点了香蕊,增添了花的芬芳。
  5. 血色新裙羞莫近:鲜艳的新裙让人感到羞涩,不敢靠近。
  6. 密叶柔条相间衬:茂密的叶子与柔软的枝条交相辉映。
  7. 雨余寂寞假山傍:雨后假山旁显得格外寂静,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8. 乡国尚遥西海信:故乡的消息依然遥远,传递着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景比作无情的抛弃,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石榴花赋予生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激。
  • 对仗:整首词在用词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春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寂。诗人用优美的意象传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榴花:象征着生命力与美丽,代表春天的生机。
  • 红蜡缕:象征着温暖与芬芳,增添了词的柔情。
  • 血色新裙:象征着青春与羞涩,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 假山:象征着宁静与孤独,映衬出诗人的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绘春天的景色
    B.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C. 赞美石榴花的美丽
    D. 描述个人的孤独

  2. “血色新裙羞莫近”中“血色”意指什么?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绿色

  3. 诗中提到的“假山”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孤独与沉思
    C. 乡愁
    D. 春天的生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 《水调歌头》:通过月亮的意象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杜安世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