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时间: 2025-01-19 17:35:08

梦绕寒山月下村,一枝相对夜开樽。

繁华味短宜中酒,攀折人多好闭门。

风信严时清有骨,尘缘空后淡无痕。

从来不识司香尉,只仗东皇雨露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绕寒山月下村,一枝相对夜开樽。繁华味短宜中酒,攀折人多好闭门。风信严时清有骨,尘缘空后淡无痕。从来不识司香尉,只仗东皇雨露恩。

白话文翻译:

梦中常常徘徊在寒冷的山村,月光下,一枝梅花映着夜色独自开放。繁华的滋味短暂,适合在酒中消磨时光,攀折梅花的人多喜欢把门关上,不让外人打扰。风信子在严冬中清香依旧,尘世的缘分过后却无痕迹。自古以来我不认识香料的官员,只仗着东皇赐予的雨露恩泽。

注释:

  • 梦绕:梦中徘徊。
  • 寒山:指寒冷的山,也可引申为孤寂的环境。
  • 月下村:月光下的村庄,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相对:面对面,形容梅花开得恰如其分。
  • :酒器,这里指盛酒的杯子。
  • 繁华味短:繁华的滋味短暂。
  • 攀折:指人们去采折梅花。
  • 风信:指风中的信号,或是梅花的信号。
  • 司香尉:古代官职,掌管香料的官员。

典故解析:

  • 东皇:指的是东皇太一,古代神话中的神明,象征着赐予恩泽和丰沛的雨露。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常被用来寄托志向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问陶(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问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写作时,作者可能身处寒冷的环境,借梅花表达对生命短暂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思,同时也反映出对独处和清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梅花》通过梅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眷恋。开篇“梦绕寒山月下村”,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梦境和追寻。梅花在夜间独自开放,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依旧保持清香与高洁。接下来的“繁华味短宜中酒”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繁华的背后是无尽的孤独与对酒的依赖。

“攀折人多好闭门”一句则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许多人热衷于追求表面的繁华,却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独处的美好。而“风信严时清有骨”则是对梅花清香的赞叹,表现了在严寒中梅花依旧坚强的生命力,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最后的“只仗东皇雨露恩”,不仅是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独特,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梦绕寒山月下村:在梦中徘徊于寒冷的山村,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一枝相对夜开樽:一枝梅花在夜间绽放,与酒杯相对,象征着孤独与美酒相伴。
    • 繁华味短宜中酒:繁华的生命短暂,适合用酒来消磨。
    • 攀折人多好闭门:喜欢采摘梅花的人往往选择闭门不出,暗示对独处的向往。
    • 风信严时清有骨:在寒冷的时节,梅花依旧清香四溢。
    • 尘缘空后淡无痕:尘世的缘分过后,留下的却是淡淡的无痕。
    • 从来不识司香尉:我自古以来不认识香料的官员,暗指对世俗的疏远。
    • 只仗东皇雨露恩:只依靠东皇赐予的雨露恩泽,表现对自然的感恩。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孤独与人世的繁华相对比。
    • 拟人:梅花被赋予了清香与生命力的特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不屈的精神。
  • 寒山:象征孤独与宁静。
  • 月光:象征明亮希望,照亮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生活的短暂与对逃避现实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问陶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东皇”指的是哪位神明? A. 西王母
    B. 东皇太一
    C. 太上老君
    D. 观音菩萨

  3. 诗中“尘缘空后淡无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尘世繁华的怀念
    B. 对人际关系的淡漠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梅花》与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向往。
  • 张问陶的梅花与王维的《竹里馆》:同样展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但王维更多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梅花与中国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