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百里湖》

时间: 2025-01-19 21:55:01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清代〕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白话文翻译

湖面宽阔达千顷,湖水浅得只需半篙。 远处的帆船看似静止,原野上的树木竞相生长得高。 年岁预示着秋天的干旱,百姓仍然期盼着雨水的滋润。 如果能使干涸的鱼儿复活,我怎会畏惧波涛?

注释

  • 千顷:形容湖面非常宽阔。
  • 半篙:篙是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半篙形容湖水很浅。
  • 远帆如不动:形容帆船在远处看起来像是静止的。
  • 原树竞相高:原野上的树木竞相生长得高。
  • 岁已占秋旱:年岁预示着秋天的干旱。
  • 民犹望雨膏:百姓仍然期盼着雨水的滋润。
  • 涸鳞:干涸的鱼,比喻受苦的百姓。
  • 吾敢畏波涛:我怎会畏惧波涛,表示不畏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著名诗人,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湖面宽阔、湖水浅浅的景象,通过远帆、原树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诗中提到的秋旱和百姓对雨水的期盼,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和百姓生活的艰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湖面的宽阔和湖水的浅浅,通过远帆和原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生机。诗中“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条件的期盼。最后两句“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则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愿意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描绘湖面的宽阔和湖水的浅浅,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动作,形象地展现了湖面的特点。
  2.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通过远帆的静止和原树的竞相生长,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生机。
  3.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条件的期盼。
  4.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通过比喻和反问,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愿意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和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涸鳞如可活”将受苦的百姓比喻为干涸的鱼,形象生动。
  • 反问:“吾敢畏波涛?”通过反问强调了诗人的决心和勇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面的宽阔和湖水的浅浅,以及远帆和原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诗中提到的秋旱和百姓对雨水的期盼,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和百姓生活的艰辛。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愿意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和勇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面宽千顷:宽阔的湖面,象征着自然的广阔。
  • 湖流浅半篙:浅浅的湖水,象征着自然的平静。
  • 远帆如不动:静止的帆船,象征着自然的静谧。
  • 原树竞相高:竞相生长的树木,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岁已占秋旱:秋天的干旱,象征着自然的挑战。
  • 民犹望雨膏:百姓对雨水的期盼,象征着人文的关怀。
  • 涸鳞如可活:干涸的鱼,象征着受苦的百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面宽千顷”形容的是什么? A. 湖面很窄 B. 湖面很宽 C. 湖面很深 D. 湖面很浅

  2. 诗中“涸鳞如可活”中的“涸鳞”比喻的是什么? A. 干涸的湖水 B. 受苦的百姓 C. 干旱的天气 D. 静止的帆船

  3. 诗中“吾敢畏波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畏惧 B. 勇敢 C. 无奈 D.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切。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 查慎行《渡百里湖》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条件的期盼。
  • 查慎行《渡百里湖》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和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查慎行诗集》:收录了查慎行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一本综合性的诗歌鉴赏书籍,涵盖了多位诗人的作品和鉴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