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蒙斋赴召六首》

时间: 2024-09-19 21:51:08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以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着,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原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意思解释

送蒙斋赴召六首

原文展示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以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着,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原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动荡的局势中,如何把握国家的命运与兴衰。诗人提到,无论是局部的管理还是国家的整体计策,都不应轻视。以历史人物马援为例,他在担任郡守时,尚且不拘泥于琐事。如今的大家族和权贵如同黠羌,势力更为强大,政治斗争中必须谨慎行事。诗中还提到,国家的局势如同一盘棋,胜负瞬息万变,只有把握好权力的平衡,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注释

  • 扶颠:比喻支撑、维持。
  • 拨乱而存亡:意指在动乱中把握生死存亡。
  • 马援: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郡守。
  • 黠羌:指当时权势强大的家族或势力。
  • :象征风,代表变化与调整。
  • 龟筮:古代以龟壳占卜,象征预测未来的吉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国家大事和政治局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借鉴,试图提醒当权者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如何明智地决策,以避免国家的覆灭。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政治智慧,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首句“扶颠而持危”直接点出诗歌的主题,强调在危机中如何保持稳定。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历史人物马援的例子,指出治理国家应关注大局,而非琐事,这一视角极具启发性。

诗中对比了当时的权贵与历史上的人物,暗示当代的家族势力更为强大,情况更为复杂,诗人通过“如弈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治理的艰难。胜负之间,关键在于掌控权力的平衡。最后,诗人提到的“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不仅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也引导读者去思索在不确定的局势中,如何预测和应对挑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扶颠而持危:比喻在动乱中支撑危局,强调责任重大。
  2. 拨乱而存亡:指出在动荡中,如何把握国家的生死存亡。
  3. 一司一事间:强调局部事务虽小,但也关系整体。
  4. 马援为郡守:用马援的事例来说明治国应放眼大局。
  5. 以大姓黠羌:揭示当时权贵的强大和复杂的局面。
  6. 况为公与卿:感叹身处高位者应更为关注国家利益。
  7. 今大姓黠羌:强调现状比历史更为严峻。
  8. 中有根木存:暗示国家仍有根基,需加以保护。
  9. 大都如弈棋:比喻国家治理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10. 如有一胜着:胜负之间的微妙关系。
  11. 巽当知衡权:强调权力的平衡是治理的关键。
  12. 果哉末之难:反映对未来的洞察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治国比作下棋,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提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在动荡的时代,治理国家需要把握大局,不能被琐事所缠绕。诗人通过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观察,提倡理性和智慧的治理之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扶颠:象征支撑与责任。
  • 黠羌:代表当时强大的家族与权贵。
  • 弈棋:象征治理的复杂与变化。
  • 龟筮: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马援”是指哪个朝代的著名人物?

    • A. 唐代
    • B. 汉代
    • C. 宋代
    • D. 明代
  2. 诗中“扶颠而持危”意指什么?

    • A. 支撑国家
    • B. 处理琐事
    • C. 预测未来
    • D. 解决个人问题
  3. “大都如弈棋”比喻了什么?

    • A. 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 B. 棋局的简单性
    •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 D. 战争的无情

答案

  1. B. 汉代
  2. A. 支撑国家
  3. A. 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春望》《送蒙斋赴召六首》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前者更偏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于政治智慧与历史教训。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包恢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下一句是什么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上一句是什么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下一句是什么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上一句是什么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下一句是什么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上一句是什么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下一句是什么

以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上一句是什么

以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下一句是什么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上一句是什么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下一句是什么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上一句是什么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下一句是什么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上一句是什么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下一句是什么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上一句是什么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下一句是什么

如有一胜着,败乃以胜继。上一句是什么

扶颠而持危,下一句是什么

在天下大势。上一句是什么

在天下大势。下一句是什么

拨乱而存亡,上一句是什么

拨乱而存亡,下一句是什么

在国家大计。上一句是什么

在国家大计。下一句是什么

一司一事间,上一句是什么

一司一事间,下一句是什么

未足系兴替。上一句是什么

未足系兴替。下一句是什么

马援为郡守,上一句是什么

马援为郡守,下一句是什么

尚不屑烦细。上一句是什么

尚不屑烦细。下一句是什么

以大姓黠羌,上一句是什么

以大姓黠羌,下一句是什么

不容有违戾。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