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蒙斋赴召六首》
时间: 2024-09-19 21:5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蒙斋赴召六首
作者:包恢 〔宋代〕
广大中精微,如崇下履卑。
川流本敦化,溥博时出之。
刚毅发秋凛,宽裕融春熙。
聪明靡偏照,密察不失时。
权度心为甚,圣人良在兹。
思睿睿作圣,无思无不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表达一种深刻而广博的智慧。前两句讲述了广阔与精微的关系,似乎在说,宽广的山川与深邃的道理相辅相成。接下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刚毅如秋天的寒风,宽裕如春天的温暖。聪明的智慧并不偏颇,而是能在合适的时刻洞察事物的真相。权衡和判断的心态至关重要,圣人之道恰恰在于此。最后两句强调思考的重要性,真正的智慧在于无时无刻的思考。
注释
- 广大:宽广、广博。
- 精微:细致、深邃。
- 崇:高大,崇高。
- 卑:低下、卑微。
- 敦化:质朴、和善的变化。
- 溥博:宽广而博大。
- 刚毅:坚决、刚强。
- 融春熙:春天的温暖和和煦。
- 靡偏照:聪明的智慧并不偏颇。
- 密察:细致观察。
- 权度:权衡、判断。
- 思睿:聪明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以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深邃有力著称。他的诗作往往体现了道理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内心修养与智慧的提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士人对个人修养与道德理想的追求愈加明显。诗人以送别友人之际,寄托对其未来的祝福与期待,体现出对智慧与思考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崇尚。开头两句用“广大”与“精微”对比,强调了智慧的多层次特征,既要有宽广的视野,又需具备细致的观察力。接着,诗人以自然界的变化来映射人生哲理,刚毅与宽裕的并举,象征着人应具备的两种重要品质。
中间的几句则更为深刻,指出聪明和观察的重要性,强调了在合适的时间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性,暗示了圣人之道的内涵。在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思考的力量,真正的智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反思与自省。
这首诗不仅具有哲理性,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使其成为一首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广大中精微:强调智慧的广博与细致。
- 如崇下履卑:高处与低处的对照,表现谦卑与仰望。
- 川流本敦化:自然的流动本质上是和谐的变化。
- 溥博时出之:广博的智慧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出来。
- 刚毅发秋凛:刚强的品格如同秋天的寒风,显示力量。
- 宽裕融春熙:温暖包容,如春天的阳光,寓意情感的充实。
- 聪明靡偏照:聪明的人应当公正无私。
- 密察不失时:敏锐而细致的观察,抓住时机。
- 权度心为甚:权衡与判断在内心中十分重要。
- 圣人良在兹:真正的圣人之道就在于此。
- 思睿睿作圣:聪明的思考使人成为圣人。
- 无思无不思:无时无刻的思考才是智慧的真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刚毅”与“宽裕”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智慧与自然变化相提并论,深化了诗的内涵。
- 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智慧与思考的重视,强调内心的修养与灵活的判断力,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凛:象征着坚毅与冷静。
- 春熙:象征着温暖与包容。
- 川流:象征着变化与和谐。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智慧与思考
C. 友谊的珍贵 -
“刚毅”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坚强
C. 谦卑 -
诗人认为聪明的人应具备什么品质? A. 偏见
B. 公正
C. 自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包恢的《送蒙斋赴召六首》与王之涣的《登高》都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与内心修养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智慧的探讨,而后者则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怀与哲理的反思。两首诗在主题上有共鸣,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包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