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
时间: 2025-01-19 21:39: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
作者: 包恢 〔宋代〕
山童首少发,石老脊多骨。
上犹剑戟关,下没沙碛窟。
曾无好步行,常有失足惊。
前若逢峻拒,后如近使倾。
所幸甚艰难,平生备尝试。
险阻谁能知,乾坤元简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宁海道中的艰难险阻。山中小童的头发稀少,老石头的脊背布满了骨头。前方仍然有剑戟般的山关,后面却陷入了沙碛的洞窟。这里从来没有好走的路,常常会让人惊慌失措。前方如遇到陡峭的阻拦,后面又像是即将倾倒的危险。所幸经历了许多艰难,自己一生中都曾经尝试过。险阻谁能够知道,天地间其实是简单易行的。
注释:
- 山童:指山中的小孩,形象描绘出环境的艰苦。
- 石老脊:老石头的脊背,象征着古老与坚韧。
- 剑戟关:形容险峻的山口,如同剑戟一般。
- 沙碛窟:指沙砾和洞穴,暗示环境的恶劣。
- 失足惊:走路时失足而感到惊慌,体现了行路的危险。
- 峻拒:指陡峭的阻挡。
- 近使倾:形容身后有倾覆的危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受到当时文人的重视,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宁海道,反映了作者在艰难的旅途中所感受到的险阻与挑战,表达了对生活中困难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诗歌鉴赏:
《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是一首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古诗。诗人在旅行途中,面临险境,心中感慨万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行路的艰难,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山童首少发”描写了山中小孩的无辜,暗含生存环境的艰苦。接着,诗人通过“石老脊多骨”的意象,传达了时间和自然的摧残。面对“剑戟关”和“沙碛窟”的双重危险,诗人回忆起自己行路的艰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坚韧。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总结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感叹“险阻谁能知”,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最终,诗人强调了“乾坤元简易”,道出生活的本质其实是简单的,但其中的艰辛往往被人忽视。整首诗在艰难险阻中透出一种豁达与坚韧的精神,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童首少发:描绘山中童子,反映出苍凉的自然环境。
- 石老脊多骨:老石头的背脊如同骨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上犹剑戟关:形象地描绘出前方的险阻,给人以压迫感。
- 下没沙碛窟:后面深陷的沙碛洞穴,暗示着无路可退。
- 曾无好步行:叙述自身行路的艰难,体现出旅途的挑战。
- 常有失足惊:引入了行路的风险,生动形象。
- 前若逢峻拒,后如近使倾:强调前后夹击的困境。
- 所幸甚艰难,平生备尝试:自我反思,经历过许多困难,积累了经验。
- 险阻谁能知,乾坤元简易:总结人生哲理,生活虽有艰难,实则简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戟关”,将山的险峻形象化。
- 对仗:如“前若逢峻拒,后如近使倾”,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 山童:象征纯真与无辜,反映出艰难环境中的人性。
- 石老脊:代表坚韧与时间的积淀,暗示岁月的流逝。
- 剑戟:象征着险阻与攻击,增加了诗的紧张氛围。
- 沙碛窟:表现出环境的恶劣,寓意人生的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童”的形象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艰苦
C. 自然的和谐 -
“前若逢峻拒,后如近使倾”中,前后分别象征着什么? A. 机遇与挑战
B. 阻碍与危险
C. 过去与未来 -
诗的最后一句“乾坤元简易”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生活复杂
B. 生活简单
C. 生活无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
- 《登高》 by 杜甫: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包恢的《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与李白的《庐山谣》。
- 两者都体现了自然的险阻,但李白更注重对自然的赞美,而包恢则更多地反映出旅途的艰辛与人生的挑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包恢与宋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