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绵浅蘸翠罂油。
皂罗缝臂韝。
解开青绺倩人梳。
绿云香满楼。
珍剃绕,茜绒收。
牡丹花似不。
一螺美满学苏州。
与郎圆到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的妆扮,她在用红绵轻轻沾染翠色的罂油,穿着皂色罗绸的衣服,手臂上缠绕着精美的饰物。她解开青色的发丝,倩影如花,香气弥漫于整座楼阁。珍珠的饰物在她身上环绕,茜色的绒布被她收拢,似乎牡丹花的美丽都不及她。这一切美好的景象,就像一颗螺蛳般完美,仿佛在学习苏州的精致与细腻。最终,她与心上人都得以团圆。
注释:
- 红绵:指一种红色的绵布,柔软而富有光泽。
- 翠罂油:一种用于妆容的绿色油彩,常用于点缀。
- 皂罗:黑色的罗绸,质地轻盈。
- 倩人:美丽的女子。
- 绿云:形容女子的头发如云般柔美。
- 甜剃:指装饰用的珍珠或宝石。
- 茜绒:一种红色的绒布,常用于服装装饰。
- 牡丹花:象征富贵和美丽的花朵。
- 螺美:指精美的事物,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
- 苏州:以精致的工艺和美丽的女子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与生活场景。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女性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妆扮,表现出对女性美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
诗歌鉴赏:
《阮郎归 前题》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生动意象的诗作。其开头以“红绵浅蘸翠罂油”引入,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典雅而又清新的美感。诗中描绘的女子不仅外貌出众,更在妆扮上显得光彩照人,体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向往。诗中“绿云香满楼”一句,既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又渗透了空间中的芬芳,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频繁出现的装饰物,如“珍剃”、“茜绒”,不仅是外在的华丽,更象征着一种内心的追求和对美的执着。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以“与郎圆到头”作为结尾,传达了一种团圆美满的愿望,这种情感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在细腻之中又带有一种温暖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绵浅蘸翠罂油:描写女子用红色的绵布轻轻沾染绿色油彩,展现妆容的细致。
- 皂罗缝臂韝:女子穿着皂色罗绸的衣物,手臂上缠绕着精致的饰物,展示华美。
- 解开青绺倩人梳:描写女子解开青色的发绺,梳理自己的长发,显得更加美丽。
- 绿云香满楼:女子的香气弥漫于整座楼阁,形容她的美丽与气质。
- 珍剃绕,茜绒收:珍珠的装饰环绕在她的身边,红色绒布被她收拢,形成对比。
- 牡丹花似不:牡丹花的美丽似乎不及她的容貌,强调女子的绝世美丽。
- 一螺美满学苏州:比喻女子的完美如同螺蛳,且学习了苏州的精致工艺。
- 与郎圆到头:表达了与爱人团圆的美好愿望,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牡丹花似不”,将女子与牡丹花进行比较,突出其美丽。
- 对仗:如“珍剃绕,茜绒收”,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描述女子的妆扮,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女性美的歌颂与对爱情的向往,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绵:象征着柔美与细腻。
- 翠罂油:象征着妆扮的精致与美丽。
- 绿云: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 珍剃:象征着珍贵与华丽。
- 牡丹花:象征着富贵与美丽。
- 苏州:象征着精致与细腻的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绵浅蘸翠罂油”中的“红绵”指什么?
- A) 红色的丝绸
- B) 红色的绵布
- C) 红色的花朵
-
诗中提到的“皂罗”是什么颜色?
- A) 白色
- B) 黑色
- C) 红色
-
“与郎圆到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团圆美满
- C) 离别
答案:
- B) 红色的绵布
- B) 黑色
- B) 团圆美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情感。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阮郎归》同样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情感表达,但在风格上更显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樊增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