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子张常洧义台》

时间: 2025-01-17 10:45:11

义台屹立尚千秋,褒诏曾宣李邺侯。

古碣不教苍藓蚀,高原惟见夕阳流。

耕夫锄自将芝护,野客衣还伴鹤游。

一样荒坟偏起敬,孝思耿耿至今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义台屹立尚千秋,褒诏曾宣李邺侯。
古碣不教苍藓蚀,高原惟见夕阳流。
耕夫锄自将芝护,野客衣还伴鹤游。
一样荒坟偏起敬,孝思耿耿至今留。

白话文翻译:

这座义台巍然耸立,历经千秋,曾经的褒奖已经传颂到李邺侯耳中。古老的碑刻不让青苔侵蚀,高原上只见夕阳的流转。农夫在田间耕作,守护着野生的芝麻,游者的衣裳伴随着白鹤飞翔。即使是一座荒凉的坟墓,依然让人心生敬意,孝道之思至今仍在心中萦绕。

注释:

  • 义台:指张常洧为孝子而立的纪念台。
  • 褒诏:指对张常洧的表彰和诏令。
  • 古碣:古碑刻,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 苍藓:青苔,指自然的侵蚀。
  • 高原:在这里比喻辽阔的天地。
  • 耕夫:农夫,象征着勤劳的人。
  • :芝麻,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野客:游人,象征着闲适的生活状态。
  • 荒坟:指无人的墓地,象征着对过往的铭记。

典故解析:

  • 李邺侯:历史上对孝道的倡导者,代表了对孝子的褒奖。
  • 孝思: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伦理观念,强调对父母的孝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苗昌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人情事理的敏锐观察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与赞美,通过对张常洧的纪念,表达了对孝义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常洧义台的描绘,展现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开篇以“义台屹立尚千秋”开宗明义,强调了义台的历史地位与长久流传的孝道精神。接着“褒诏曾宣李邺侯”提到历史人物,增强了诗的历史感与厚重感。后面的描写则运用自然景物来反映人文精神,古碣的存在与夕阳的流转相映成趣,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情的永恒。

诗中“耕夫锄自将芝护”一语,展现了农夫的朴实与对自然的珍惜,暗喻着对传统道德的坚守。而“野客衣还伴鹤游”则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彰显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最后以“一样荒坟偏起敬”收尾,强调即便是无名的坟墓也值得敬仰,彰显了对孝道的铭记与传承。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深刻地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感激与怀念,透过悠远的历史,传递出一种持久的道德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义台屹立尚千秋:义台巍然屹立,象征着孝道的永恒。
    • 褒诏曾宣李邺侯:历史上李邺侯曾表彰张常洧,体现了孝道受到的认可。
    • 古碣不教苍藓蚀:古碑屹立不倒,表明孝道的传承不受时间侵蚀。
    • 高原惟见夕阳流:描绘自然景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耕夫锄自将芝护:农夫在辛勤耕作,象征着对生活的珍惜与执着。
    • 野客衣还伴鹤游:游人悠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一样荒坟偏起敬:即使是荒坟,也应受到尊重,表现出对孝道的敬意。
    • 孝思耿耿至今留:孝道的思念与情感在后世依然铭刻心中。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耕夫锄自将芝护,野客衣还伴鹤游”,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义台比作千秋的象征,表达其崇高的地位。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张常洧义台的赞美,表现了对孝道的尊重与传承。诗中深刻的孝义情感令人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孝的高度重视。

意象分析:

  • 义台:象征孝道的精神与传承。
  • 古碣:代表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延续。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耕夫:代表劳动与坚韧的精神。
  • 荒坟: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敬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义台的意义是什么? a) 山名
    b) 孝道的象征
    c) 一种建筑形式

  2. 诗中提到的“耕夫”象征什么?
    a) 劳动与勤奋
    b) 休闲与游玩
    c) 诗人自己

  3. 诗中提到的“李邺侯”代表了谁?
    a) 诗人
    b) 孝道的倡导者
    c) 农夫

答案:

  1. b) 孝道的象征
  2. a) 劳动与勤奋
  3. b) 孝道的倡导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孝经》
  • 《二十四孝》

诗词对比

  • 比较《二十四孝》中对孝道的直接描写与本诗的隐喻手法,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孝道的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研究》
  • 《宋代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