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时间: 2025-01-19 15:52:25

秋日不照天,秋云自明晦。

脱叶下衰草,蜩蝉事今退。

天地功方成,草木犹怨顇。

志士感所怀,长吁下清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不照天,秋云自明晦。
脱叶下衰草,蜩蝉事今退。
天地功方成,草木犹怨顇。
志士感所怀,长吁下清泪。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阳光不再照耀天空,秋云自然明暗交替。
树叶脱落,衰败的草丛中,蝉鸣已渐渐消退。
天地间的变化刚刚完成,草木仍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怨恨。
志士们对自己的理想感到惆怅,长叹一声,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注释:

  • :照耀。
  • 明晦:明亮与昏暗,指天空的变化。
  • 脱叶:树叶脱落,象征秋天的来临。
  • 衰草:衰败的草,反映出秋天的萧条。
  • 蜩蝉:蝉,代表着夏天的结束。
  • 功方成:天地的变化和成就刚刚完成。
  • 怨顇:怨恨时光的流逝。
  • 志士:有志之士,指那些追求理想的人。
  • 长吁:长叹,表达内心的沉重和惆怅。
  • 清泪:干净的泪水,表达内心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49年-约1118年),字子昂,号青溪,宋代诗人,生于浙江,晚号白云山人。王令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而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秋日》创作于宋代,正值秋天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惆怅。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凋零和收获,也引发人们对生命、理想及情感的深思。

诗歌鉴赏:

《秋日》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开头一句“秋日不照天”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入了秋天的氛围,暗示着阳光的消退和光明的缺失。接着,诗中提到“脱叶下衰草”,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衰退。尤其是“蜩蝉事今退”,则暗示着夏天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令人倍感惆怅。

后面的“天地功方成,草木犹怨顇”则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情感的深刻联系,草木虽然完成了生命周期的循环,却仍对逝去的时光心存怨念。最后一句“志士感所怀,长吁下清泪”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志士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与无力感。整首诗在描绘秋日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心中的无奈与惆怅,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日不照天:描绘秋天的光景,暗示阳光的微弱和季节的变迁。
  • 秋云自明晦:秋天的云彩变化无常,给人以不安定的感觉。
  • 脱叶下衰草:树叶纷纷落下,草地也显得枯萎,象征生命的衰退。
  • 蜩蝉事今退:蝉的鸣叫逐渐停止,象征着夏天的结束和生命的短暂。
  • 天地功方成: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刚刚完成。
  • 草木犹怨顇:草木对时光的流逝仍心存怨恨,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
  • 志士感所怀:有理想的人因感受到现实的无奈而感到忧伤。
  • 长吁下清泪:长叹一声,泪水流下,充分表达内心的沉重和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脱叶下衰草”比喻生命的衰退。
  • 拟人:草木“犹怨”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明晦”与“脱叶”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深刻反映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以及追求理想的志士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与惆怅。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
  • 脱叶:代表生命的衰退和自然的无情。
  • 蜩蝉:象征着夏季的结束与时光的流逝。
  • 草木:代表生命的循环和对时间的怨恨。
  • 志士:象征追求理想的人,反映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日不照天”中“照”字的意思是: A. 照耀
    B. 照顾
    C. 照明
    D. 照相

  2. 诗中提到的“蜩蝉”指的是: A. 鸟类
    B. 昆虫
    C. 植物
    D. 水生动物

  3.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惆怅与无奈
    D. 幸福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
  • 《山中秋色》——王维

诗词对比:

  • 《秋夕》中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寂,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王令的《秋日》形成对比。
  • 《山中秋色》则展现了秋天山中景色的美丽与宁静,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