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啼朝雨。画阁人初起。帘外桃花娇欲语。正及清明时矣。
含愁静掩金闺。开奁独整罗衣。漫举珊瑚翠袖,临风好待君归。
白话文翻译:
在早晨的细雨中,黄莺在欢快地鸣叫。画阁中的人刚刚起床,窗帘外的桃花娇嫩得似乎想要倾诉。正是清明的时节。
心中含愁,静静地掩上金闺的门,独自打开妆箱整理衣物。漫无目的地举起珊瑚色的翠袖,迎着风好等待你的归来。
注释:
- 莺啼: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朝雨:早晨的细雨,营造了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
- 画阁:装饰精美的楼阁,指代居所。
- 娇欲语:桃花娇嫩,似乎想要诉说。
- 清明时:指清明节,代表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 金闺:指女性的居所,尤其是用金色装饰的房间。
- 开奁:打开妆箱,整理衣物。
- 珊瑚翠袖:指颜色如珊瑚般的衣袖,象征妆扮。
- 临风:迎着风,表达期待和向往。
典故解析: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四月初,代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中提及此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暗示着春日的生机与情感的复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宜,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丽婉约。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清明时节,反映了作者对春日的感受以及对爱人归来的期待,诗中充满了温柔与忧愁。
诗歌鉴赏:
《清平乐 春仲》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情感。首句“莺啼朝雨”便营造了一个清新动人的春晨场景,黄莺的鸣叫与晨雨相辅相成,传达出自然界的生机。接下来的“画阁人初起”,则引入了人间的生活场景,画阁中的人方才起床,透露出一种慵懒与安逸。
“帘外桃花娇欲语”一句,桃花似乎在用娇艳的姿态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与人情交融,增添了诗的情感温度。而“正及清明时矣”则是对时节的提醒,暗示着春日的悄然流逝,情感的寄托在这一时刻尤为明显。
接下来的几句“含愁静掩金闺”,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孤寂,尽管春光明媚,但内心却有着难以言宣的情感波动。“开奁独整罗衣”展现了女性独自整理衣物的场景,既是一种生活的细节描写,也暗示了对爱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漫举珊瑚翠袖,临风好待君归”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用“漫举”体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但又透出对归来的期待,形成了一种静待的美好情绪。整首词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完美结合,宛若春日的细腻画卷,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莺啼朝雨:清晨,黄莺在雨中鸣叫,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 画阁人初起:精美的楼阁中,居住的人刚刚醒来,暗示着一天的开始。
- 帘外桃花娇欲语:窗外的桃花娇艳欲滴,似乎想要倾吐心声,象征春天的柔美。
- 正及清明时矣:正值清明时节,提醒人们珍惜春天的美好。
- 含愁静掩金闺:心中带着愁苦,静静地关上房门,显露出内心的孤独。
- 开奁独整罗衣:独自打开妆箱,整理衣物,表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思念。
- 漫举珊瑚翠袖:随意地举起珊瑚色的衣袖,展现出一种期待和优雅。
- 临风好待君归:迎着风,静静等待爱人的归来,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拟人:桃花“欲语”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含愁静掩金闺,开奁独整罗衣”,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 意象:如“莺啼”、“桃花”、“翠袖”等,构建了丰富的春日意象。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反映了人们在春日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相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桃花:代表美丽、娇嫩与春天的温柔。
- 金闺:象征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空间。
- 珊瑚翠袖:象征优雅与期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莺啼”主要指代什么?
- A. 黄莺的鸣叫
- B. 夜莺的哀鸣
- C. 乌鸦的叫声
-
“清明时”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A. 表达对秋天的思念
- B. 提醒春天的美好和时光的流逝
- C. 描述冬季的寒冷
-
诗中“含愁静掩金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期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与《清平乐 春仲》均表达了对离别的忧伤与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激烈,后者则显得更加细腻婉约。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传记》
- 《词牌名与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