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春光遍地。草草无滋味。冷眼看花花失意。底事独醒未醉。池塘草色青齐。惠连好句新题。远梦关山不阻,夜来合到梁溪。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洒遍大地,草丛却显得无趣。冷冷的眼光看着花朵,却发现它们失去了生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独自清醒而未醉?池塘的草色一片青翠,惠连的好诗句我也有新的题材。遥远的梦境与高山并不相隔,昨夜我已来到梁溪。
注释:
- 草草:草木,指代春天的草。
- 冷眼:冷静的眼光。
- 花失意:花似乎没有了生机与活力。
- 独醒未醉:指作者清醒而不沉醉于春色。
- 池塘草色青齐:池塘旁的草色一片青翠。
- 惠连:指惠连诗人,著名的古代诗人。
- 远梦关山不阻:遥远的梦境不受山河阻隔。
- 梁溪:指的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作者向往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琬怀,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日,诗人借春天的景色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描绘春光下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以“春光遍地”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但随即转入“草草无滋味”,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感。通过“冷眼看花花失意”,诗人将目光转向花朵,似乎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接着,诗人提到“独醒未醉”,暗示自己在这春光中保持清醒,未能沉醉于美好的春色,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显著。之后“池塘草色青齐”,诗人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但在“惠连好句新题”中,诗人似乎在思考创作的灵感,反映出一种追求与困惑。
最后,诗中提到“远梦关山不阻,夜来合到梁溪”,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面临阻碍,依然坚持追梦。整首诗透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思考,既有对美的感叹,也有生活的无奈,最终归于对于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光遍地”:描绘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
- “草草无滋味”:反映对春光的无趣,暗含对生活的失落。
- “冷眼看花花失意”:用冷静的眼光看待花朵,感受其失去的美丽。
- “底事独醒未醉”:探寻自己为何在美好中保持清醒。
- “池塘草色青齐”:描绘自然的美好,表现诗人的审美情趣。
- “惠连好句新题”:联想到古代诗人的作品,说明创作的灵感。
- “远梦关山不阻,夜来合到梁溪”:表达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与生命的美好相提并论,反映情感。
- 拟人:将花朵赋予情感,表现诗人的感受。
- 对仗:如“远梦关山不阻,夜来合到梁溪”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美好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春光: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花: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池塘: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 惠连:暗示文学创作的追求与灵感。
- 远梦: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草草无滋味”中的“草草”是指什么?
- A. 草木
- B. 草药
- C. 草地
-
诗中提到的“惠连”指的是:
- A. 一位画家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历史人物
-
“远梦关山不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自然景色
- B. 未来的理想
-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命与爱情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刘琬怀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但李清照更强调个人的情感纠葛,而刘琬怀则侧重于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