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歇平皋野水浑,
几家深闭竹间门。
秋桑未落姜芽白,
斜日乌鸦啼过村。
白话文翻译:
在平坦的田野上,野水浑浊而浑厚,
几户人家深深闭上了竹门。
秋天的桑树尚未落叶,姜芽也已经变白,
斜阳下,乌鸦在村庄上空啼叫。
注释:
- 歇:停歇,休息。
- 平皋:指平坦的田野或高地。
- 浑:浑浊,水质不清。
- 深闭:紧紧地关闭,形容家门严实。
- 秋桑:秋天的桑树,桑树的叶子会在秋天落下。
- 姜芽白:姜的芽发白,表示生长的状态。
- 斜日:指夕阳,太阳倾斜的光线。
- 乌鸦啼:乌鸦叫声,通常在黄昏时分。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季农田的宁静与自然状态,反映了农民生活的朴素与宁静,深具田园诗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秋天的黄昏时分所作,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野眺 其二》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秋景图。开篇的“两歇平皋野水浑”,不仅描绘出田野的开阔和水域的浑浊,更暗示了自然的恣意与恬淡。接下来的“几家深闭竹间门”则将视线转向人居,展现了村民在这宁静环境中的生活状态,透出一种隐秘而温暖的家庭气氛。
“秋桑未落姜芽白”一句,既表现了秋天的特征,又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生长。桑树尚未落叶,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而姜芽的白色则传达出一种清新的生机感。最后一句“斜日乌鸦啼过村”则以动态的景象结束,斜阳的余晖和乌鸦的鸣叫,不仅增添了一种黄昏的静谧感,也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致,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细腻的观察与自然的描绘,方坰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田园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歇平皋野水浑:描绘田野的平坦与水的浑浊,表现了自然景观的质朴。
- 几家深闭竹间门:突出人居的宁静与隐秘,表现乡村的生活状态。
- 秋桑未落姜芽白: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出丰收与生长的希望。
- 斜日乌鸦啼过村:用黄昏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与思考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和意象相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元素如水、桑树、姜芽等,通过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秋季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折射出一种安宁与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平皋:象征着开阔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野水:代表自然的自由与恣意。
- 竹门:隐喻家庭的安全与温暖。
- 秋桑:象征着丰收与生命的延续。
- 乌鸦: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黄昏相连,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两歇平皋野水浑”中的“浑”指的是: A. 清澈
B. 浑浊
C. 流动
D. 宁静 -
诗中提到的“秋桑”意味着: A. 春天的希望
B. 夏天的繁荣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凋零 -
诗句“斜日乌鸦啼过村”主要描绘的是: A. 早晨的阳光
B. 黄昏的静谧
C. 正午的繁忙
D. 夜晚的寂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居环境的和谐,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田园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