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秋霁卧疴,彦通拈此调属同赋》
时间: 2025-01-19 13:1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拜星月慢·秋霁卧疴,彦通拈此调属同赋
作者:袁思亮
雨叶啼螀,霜砧惊雁,做得秋声如此。
一梦沧江,换西风人世。
叹前度,惯觉朱楼紫陌游冶,醉玉吟香多丽。
不似而今,总韶光虚费。
记桐阴淡月吹笙地。
人何在似海侯门闭。
负却象管鸾笺,赋深情难寄。
问飘零怨叶宫沟里。
可曾有万一相思字。
怕盼断碧海青天,隔蓬山无际。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清晨,雨打在树叶上,虫鸣声声,霜降时分,惊起了大雁,形成这样的秋音。
一梦回到沧江,换来的是西风中的人世沧桑。
我叹息往昔,习惯了在朱楼和紫陌中游玩,醉于美酒和歌声的芬芳。
而如今,时光却虚度无益。
记得在桐树阴下,淡月之下,曾吹奏的笙声。
而今人何在,犹如海边的侯门紧闭。
我怀着象管和鸾笺,却难以寄托深情。
问那飘零的叶子,是否在宫沟里有我的怨念。
可曾有过一丝相思的话语。
怕是只盼望着那断裂的碧海青天,隔着无尽的蓬山。
注释
- 雨叶啼螀:雨打在树叶上,虫鸣声声,描绘了秋天的声音。
- 霜砧惊雁:霜降时分,惊起了大雁。
- 朱楼紫陌:指繁华的都市生活。
- 象管鸾笺:象管是一种古代乐器,鸾笺是指书信,象征着情感寄托。
- 碧海青天:形容无边的天空和大海,象征着远离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现代诗人,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作品常反映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卧病在床之际,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拜星月慢·秋霁卧疴》是一首充满秋意的长调,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以“雨叶啼螀”引入,生动描绘出秋天的声音,带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诗中通过“朱楼紫陌”对比往昔繁华与现在的落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在“记桐阴淡月吹笙地”处,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却又在“人何在似海侯门闭”的叹息中感受到人事的无常和孤独。诗的情感在“赋深情难寄”中达到高潮,象管与鸾笺的意象暗示了对情感的寄托与无奈,整个诗篇在抒情中渗透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最后的“怕盼断碧海青天,隔蓬山无际”则将孤独感推向极致,象征着对遥不可及的思念与无尽的孤寂。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叶啼螀,霜砧惊雁:用自然景象引入,描绘秋天的声景。
- 做得秋声如此:总结前句,强调秋天的声音。
- 一梦沧江:梦回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怀念。
- 换西风人世:西风带来的世事变化,暗示人生苦短。
- 叹前度:对往昔的感慨。
- 惯觉朱楼紫陌游冶:习惯了繁华的生活。
- 醉玉吟香多丽:沉醉于美酒与歌声的美丽。
- 不似而今,总韶光虚费:与现在相比,感到时光的浪费。
- 记桐阴淡月吹笙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人何在似海侯门闭:感到孤独与封闭。
- 负却象管鸾笺:寄托情感的工具却无法传达深情。
- 问飘零怨叶宫沟里:对逝去情感的怨念。
- 可曾有万一相思字:怀疑是否有相思之意。
- 怕盼断碧海青天,隔蓬山无际:象征遥远的思念,表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事感情结合。
- 拟人:虫鸣与雨叶的描写赋予自然生命。
- 对仗:如“碧海青天”和“蓬山无际”,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转换。
- 朱楼紫陌:象征繁华生活与过往的美好。
- 桐阴淡月:象征过去的美好记忆与宁静。
- 碧海青天:象征孤独与遥远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怀念
C. 愤怒 -
“朱楼紫陌”指的是哪种场景? A. 农村
B. 繁华的都市生活
C. 自然风光 -
诗中提到的“象管鸾笺”象征什么? A. 美好的音乐
B. 深情的寄托
C. 失落的理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侧重于家国情怀。
- 《秋夕》:白居易的作品,描写秋天的景象与孤独感,与袁思亮的诗歌在主题上有共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