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本意》
时间: 2025-01-19 12:2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蓉炷初煎,花冠重整,小院四垂空碧。
徙倚风前,听铜蠡清滴。
凝眸处,试问渡河人去,窃药人归何日。
霄路迢遥,抱幽辉终夕。
正中庭夜永无行迹。
更难禁私祷偏羞涩。
早是声喘频呼,吹麝兰气息。
坠金虫手自梳蝉翼。
恁时光莫道窥颜色。
只影儿袅袅亭亭,尽销魂也得。
白话文翻译
初煎的香蓉香气四溢,花冠重新整理,小院中四周的天空碧蓝如洗。
我倚在风前,静静听着铜制水钟的清脆滴水声。
凝视远方,试问渡河的人何时能去,寻药的人又何时能回。
夜空的路途遥远,抱着那幽幽的光辉直到天黑。
正是在这庭院中,夜晚漫长得没有行迹可寻。
更难以压抑私心的祷告,感觉到有些羞怯。
早已是喘息声频频,伴随着麝香的气息。
金色的虫子在手边,轻轻梳理着蝉的翅膀。
那些时光,不要只道是窥探颜色。
只有那影子悠然袅袅,尽管销魂也能得到。
注释
- 蓉炷:指香薰的蓉花,古人多用其煎香。
- 铜蠡:铜制的水钟,用于计时,滴水声清脆。
- 窃药人:指采药归来的人。
- 霄路:指夜空的长途。
- 私祷:私下的祷告,带有羞涩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孙遹是清代的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求。
诗歌鉴赏
《拜星月慢•本意》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蓉炷初煎”引入,自然的香气伴随着初晨的宁静,似乎在召唤着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宁。随着诗的推进,铜蠡的滴水声清脆而动人,这种细节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在“试问渡河人去,窃药人归何日”一句中,诗人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对时间与归属感的思考,流露出对未来的不安和期待。而“夜永无行迹”则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夜晚漫长而无所依靠,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诗人在后半部分的描绘中,透出一种对自我情感的挣扎,既有私心的祷告,又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的来说,此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蓉炷初煎,花冠重整”描绘了清晨初起时的情景,香气四溢,花朵娇艳。
- “小院四垂空碧”显示出小院的宁静和天空的湛蓝。
- “徙倚风前,听铜蠡清滴”中,诗人静静依靠在风前,倾听滴水声,增强了诗的静谧感。
- “试问渡河人去,窃药人归何日”表达了对人事流转的思考。
- “抱幽辉终夕”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坠金虫手自梳蝉翼”,通过金虫与蝉翼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轻柔、细腻的情感。
- 拟人:诗中对铜蠡的描写,赋予了它生命和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和内心深处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香蓉: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铜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夜空:代表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蠡”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铜制的水钟
- C. 一种乐器
-
诗人通过“试问渡河人去”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人事流转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渴望
-
诗中的“坠金虫手自梳蝉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彭孙遹的《拜星月慢》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但彭孙遹的情感更为细腻,表现出孤独与期盼,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