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 秋夜闻笛和清真》
时间: 2025-01-01 09:3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润逼烟纱,凉添山枕,待月帘阴竹暗。
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怅流景,渐觉银床玉簟疏冷,露叶霜花明烂。
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镜屏中尚识吴娘面。
无人唱暮雨清尊畔。莫问翠冶红骄,总行云催散。
燕重来寂寞西风馆。年华泪锦瑟闻长叹。
但梦地百转飙轮,触回肠欲断。
白话文翻译:
夜色如烟,清凉的山枕等待着月光映照的竹影变得昏暗。
笛声飘荡而来,隔着灯光能看到邻院的影子。感叹流逝的时光,渐渐感到银床玉笛的冷清,露水和霜花在明亮中闪烁。
映照在水面的秋魂,谁在空廊中见到它。镜中依稀能认出吴娘的面容。
无人吟唱那暮雨中的清酒。别问美丽的女子与骄傲的红颜,终究是行云将它们驱散。
燕子再次回到寂寞的西风馆,流逝的年华仿佛在锦瑟中引发长叹。
只在梦中百转千回,触动心肠几欲断裂。
注释:
- 润逼:形容夜色如烟般湿润。
- 山枕:指代山间的枕头,形容环境的清幽。
- 笛语:指笛声,带有轻柔的交流感。
- 流景:流逝的光景。
- 银床玉簟:比喻床铺的清冷。
- 吴娘:指代美丽女子,可能为古代名媛或诗中某个特定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和人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值诗人思绪万千之时,笛声唤起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诗中表现了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感氛围。
诗歌鉴赏:
《拜星月慢 秋夜闻笛和清真》是一首充满秋夜情调的诗作,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孤独。开头几句以“润逼烟纱”引入,展现了夜色的温润,营造出一种清凉而又幽静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待月光洒下,竹影摇曳,笛声飘来,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思念。
随着诗歌的推进,“怅流景”一句,诗人感受到光阴的流逝,银床和玉簟的冷清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空虚。露水和霜花的明亮进一步对比了内心的凄凉,秋天的到来使得诗人在宁静中愈加感到孤独。随着对“吴娘”的回忆,诗人似乎在追忆一段逝去的美好,然而无人相伴的现实又让他倍感失落。
最后几句将孤独与流逝结合,燕子归来却是寂寞的象征,年华的泪水与锦瑟的长叹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润逼烟纱,凉添山枕:描绘秋夜的湿润和清凉,展现了夜晚的宁静。
- 待月帘阴竹暗:等待月光洒下,竹影变得昏暗,暗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
- 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笛声传来,带着一丝温情与隔阂,暗示与邻居的亲密与遥远。
- 怅流景,渐觉银床玉簟疏冷:感叹流逝的时光,内心感受到的孤独与冷清。
- 露叶霜花明烂: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秋魂映照水面,空廊中无人窥见,象征思绪的飘渺与无奈。
- 镜屏中尚识吴娘面:镜中依稀可见美丽的吴娘,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无人唱暮雨清尊畔:无人伴唱,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莫问翠冶红骄,总行云催散:强调美好的事物终归消逝,暗示对美的无奈。
- 燕重来寂寞西风馆:燕子归来,象征着寂寞的环境。
- 年华泪锦瑟闻长叹:感叹岁月流逝,内心的感伤。
- 但梦地百转飙轮,触回肠欲断:梦境中的反复纠缠,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冲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床玉簟”比喻清冷的床铺,展现孤独感。
- 拟人:如“秋魂”拟人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孤独,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的追忆,深刻反映了人生无常与内心的孤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纱:象征夜色的柔和与神秘。
- 山枕:暗示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 笛声:象征情感的寄托与沟通。
- 秋魂:象征秋天的孤独与思绪。
- 吴娘:代表美好的回忆与失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娘”可能指代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乐器
D. 一处风景 -
“年华泪锦瑟闻长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感慨
C. 期待
D. 愤怒 -
诗中“露叶霜花明烂”意指什么? A. 秋天的美丽
B. 内心的孤独
C. 夜晚的寒冷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拜星月慢》同样以月夜为题材,表达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秋夕》(杜甫):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