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马承之》

时间: 2025-01-04 10:15:48

平生千里别,书问亦常来。

隼拂秋云击,鸾兼霏雾回。

曏无高世艺,安见出偷才。

有纸盈箱箧,扃封不忍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马承之

平生千里别,书问亦常来。
隼拂秋云击,鸾兼霏雾回。
曏无高世艺,安见出偷才。
有纸盈箱箧,扃封不忍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马承之的深切怀念和哀痛。虽然生前与其相隔千里,书信往来也频繁,但如今只能感叹离别的无奈。诗中提到秋天的猎隼和雾中的鸾鸟,象征着孤独和悲伤。诗人自感才华不出,无法与世俗的高技艺相提并论。纸满箱箧,却不忍打开,显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痛苦。

注释:

  • 平生千里别:指与马承之相隔千里,生前分离。
  • 书问亦常来:书信往来频繁,表示友谊深厚。
  • 隼拂秋云击:猎隼击打秋天的云彩,象征孤独与伤感。
  • 鸾兼霏雾回:鸾鸟在雾中徘徊,暗示忧伤和迷茫。
  • 曏无高世艺:表示自己没有高超的技艺。
  • 安见出偷才:感叹自己才华不出,难以在世上立足。
  • 有纸盈箱箧:满箱的信纸,象征着未寄出的情感。
  • 扃封不忍开:封闭的信件,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与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政治清明,崇尚节俭,反对奢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马承之去世后,表达了诗人对其友人的思念及对生死的沉痛感触。诗人感叹离别的无奈,回忆起两人往日的情谊,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歌鉴赏:

《哭马承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哀痛。诗的开头以“平生千里别”引入,简洁明了地指出与马承之的远离,紧接着“书问亦常来”流露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虽然相隔千里,却依然保持频繁的书信交流,这种情感的维系增强了离别的伤感。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隼拂秋云击,鸾兼霏雾回”,通过猎隼与鸾鸟的意象,传达出孤独与悲伤的情感。猎隼在空中飞翔,仿佛在找寻什么,而鸾鸟在雾中徘徊,更增添了迷茫与失落的气氛。这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使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思,“曏无高世艺,安见出偷才”,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谴。诗人感到无力与世俗的高雅技艺相提并论,隐含着对自我的不满与无奈。最后一句“有纸盈箱箧,扃封不忍开”则是点睛之笔,满箱的信纸象征着未寄出的思念与情感,而封闭的状态则反映出对往事的留恋和无奈,暗喻着对友人马承之的深切怀念与无法释怀的痛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千里别:开篇即设定了离别的背景,强调距离的遥远。
  • 书问亦常来:描绘了两人之间书信往来的亲密关系。
  • 隼拂秋云击:借助猎隼的意象,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 鸾兼霏雾回:鸾鸟在迷雾中徘徊,象征着悲伤与思考。
  • 曏无高世艺:反映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谴与无奈。
  • 安见出偷才:感慨自身才华未能展现,感到无所适从。
  • 有纸盈箱箧:暗示着内心的情感积压。
  • 扃封不忍开:表现出对往事的留恋与无法释怀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隼拂秋云击”和“鸾兼霏雾回”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形成强烈的意象。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不同意象的排列,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着友谊与离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诗中流露出孤独、失落与无奈的情感,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追寻,暗示对友人的思念。
  • :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美好与高贵,同时也传达出失落的感情。
  •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沉重。
  • :象征着未表达的情感,强调内心的积压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隼”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高贵
    C. 快乐
    D. 忧伤

  2. 诗人为何不忍打开满箱的纸? A. 害怕失去
    B. 对往事的留恋
    C. 没有时间
    D. 不知道如何写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崔涂《赠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细腻。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家庭关系,而司马光的作品则聚焦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司马光传》